杂诗(其一)

爰居辞牢膳,雕俎匪彘谋。

万物各有适,嗜好焉取俦。

山鸡矜毛羽,镜舞不知休。

谁谓海鸟来,钟鼓赍烦忧。

尝读班生论,栖隐希严周。

赐书既满家,渔钓复优游。

以此辞缰锁,圣罔俱悠悠。

惜矣桓君山,乃从糟粕求。

白头不解事,叩陛血盈头。

申脰俯就鞅,蹴足侪羁俘。

生逢建武世,老傍公琴丘。

咄哉骄君饵,志士良所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姚范的《杂诗(其一)》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爰居辞牢膳,雕俎匪彘谋”暗指放弃世俗的奢华生活,不贪图非分之想。接下来,“万物各有适,嗜好焉取俦”强调世间万物各有所爱,人不应强求一致。山鸡自鸣与海鸟栖隐的比喻,揭示了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心境,与世俗的钟鼓喧嚣形成对比。

“尝读班生论,栖隐希严周”引用班固的典故,表达诗人向往隐逸的生活,希望能像古代贤者那样远离尘嚣。诗中提到“赐书既满家,渔钓复优游”,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权势束缚的不满。

“以此辞缰锁,圣罔俱悠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摆脱束缚的渴望,认为真正的圣人也应如此自由自在。然而,“桓君山”的典故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有些人甚至在低俗中寻求满足,令人惋惜。诗人感叹自己“白头不解事,叩陛血盈头”,表明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力改变的悲哀。

最后,“申脰俯就鞅,蹴足侪羁俘”描绘了诗人屈服于现实的困境,而“生逢建武世,老傍公琴丘”则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琴瑟自乐生活的理想。结尾处,“咄哉骄君饵,志士良所羞”以强烈的讽刺语气,批评了那些以权谋私的骄纵之人,显示了诗人鲜明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志士情怀。

收录诗词(50)

姚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二)

昭文理瑶瑟,逸响振希微。

高音钦泰容,宁为清角悲。

元鹄舞庭下,游鱼溯昆池。

岩岩崇山志,浩浩沧海湄。

惜无中郎赏,矧求钟子知。

超超沦神域,隐几遂忘机。

为问曲终意,端复有成亏。

形式: 古风

九月十洲过津门出颂嘉草堂图属题依韵即送其南归次章末句兼怀欧舫湘灵诸君

海水群飞水倒流,盲风怪雨移清秋。

阿连冲泥倦为客,老夫坐痹仍登楼。

焚枯酌体且今夕,春草原鸰应汝愁。

自分天涯同老马,何时浩荡随虚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午庄城北郊游之作

浮鸥浴鹭共晴霄,屐齿招邀断续桥。

四野青塍分夏木,乱山残照送春潮。

高吟好句千金价,零落衰容五石瓢。

顾藉杯觥兴未浅,竹楼还待月中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偶过僧庐取残经数帙北轩作歌见嘲盖故甚其辞激余使有言尔然故有感于余心者作诗答之

君不见《首楞严经》藏龙宫,龙胜默诵迦维通。

塞种誓禁传震旦,岂知破臂流华风。

又不见贞观天子嗜笺翰,虬凤蟠翔夸秘玩。

梁闲巧夺永和书,酒醒惊诧萧生谩。

呜呼窃钩者诛窃国王,后世师之成律贯。

壑前藏舟夜半移,上下千年可三叹。

我今衰驽似田光,忽忽颇效鼠衔姜。

梦中时有千里志,不知臣精已销忘。

挟荚游博两何事,臧谷一笑皆亡羊。吁嗟乎!

八亿四千万卷西方经,大海一滴存奇零。

隋家志乘开元录,迄今亦复同飘萤。

何人薪尽续余爧,竺兰僧肇俱冥冥。

尝闻葱岭传经日,滴血为书骨为笔。

慈航东下白马来,累译通之代增益。

堂上读书轮扁讥,古人已死空余迹。

西来大意况如何,电光石火惊心疾,残帙区区类木佛,烧取舍利宁获一。

灰心结伴哑羊僧,共向嵩南师面壁。

朝来展诵君新诗,运斤妙契郢人质。

好手偷来狐白裘,尝俊吾从杼山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