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宝应

柳拂津亭春雾开,缆牵官舸鼓声催。

邑中旧尹人能说,湖上新堤客再来。

劫火空城遗雁塔,恶风深浪没龙堆。

若过甓社看明月,切莫探珠老蚌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明代程本立所作的《过宝应》诗,描绘了诗人经过宝应时所见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联“柳拂津亭春雾开,缆牵官舸鼓声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生动画面。柳枝轻拂着码头的亭子,春雾渐渐散去,官船在悠扬的鼓声中缓缓启航。这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初春时节码头的生机与繁忙。

颔联“邑中旧尹人能说,湖上新堤客再来”,转而关注于人文历史。诗人提到当地人能够讲述过去官员的故事,以及湖边新筑的堤坝吸引着再次来访的游客。这里不仅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

颈联“劫火空城遗雁塔,恶风深浪没龙堆”,则转向对历史遗迹的哀叹。战火后的空城,仅剩雁塔孤零零地矗立,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恶风与深浪更是将龙堆(可能指某种地标或遗迹)淹没,进一步渲染出历史变迁的无情与自然力量的强大。

尾联“若过甓社看明月,切莫探珠老蚌胎”,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告诫。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在甓社(可能指一个地点或活动)欣赏明月,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难以触及的目标,比如探取老蚌中的珍珠,寓意着对现实与理想的平衡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275)

程本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甓社湖

平湖一目到天涯,明月满空飞浪花。

半夜珠胎遗老蚌,有时金背出妖蟆。

渔人屋近灯才见,使者舟行鼓乱挝。

便似吴淞江上路,只无红桨唱双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到京口驿

万里长江风浪平,群山奔走入神京。

船头酾酒晴开港,马首张灯夜到城。

南去北来须白发,东渐西被尽苍生。

明时食禄曾何补,只写声谣记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许州东屯杂诗六首(其一)

东屯归欲晚,西涧立多时。

病眼青山怪,幽情白鸟知。

十年无旧业,九日有新诗。

采得篱根菊,馨香好遗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许州东屯杂诗六首(其二)

农功将筑圃,使者正行田。

车过闻牛铎,诗成堕马鞭。

凉风蘋末起,落日树头圆。

翻忆吴淞岸,菱歌处处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