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九)

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昔我与君始相值。

尔时自谓可君意。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寘]韵

翻译

用檗木捣碎来染黄丝线,黄丝纷乱难以整理。往日初遇时我和你彼此投合。
当时我以为能迎合你的意愿,你系上衣带向我许诺,无论生死或喜好厌恶都不会抛弃我。
如今见到我容颜衰老,你的心意变得冷漠,与从前大不相同。
我把金钗和玳瑁发簪还给你,不忍心看着它们而更加愁绪满怀。

注释

剉蘖:剉,切碎;蘖,指檗树,其皮可作黄色染料。
黄丝:指用檗皮染色的丝线。
历乱:纷乱,杂乱无章。
相值:相遇,相逢。
自谓:自以为,自己认为。
君意:你的意愿或心意。
结带:系上衣带,古代男女定情的一种象征。
死生好恶:生死、喜好、厌恶,泛指任何情况下。
颜色衰:容貌衰老。
意中:心里,心中。
索寞:冷淡,寂寞,此处指态度冷淡。
还君:归还给你。
金钗玳瑁簪:珍贵的首饰,金钗和玳瑁制成的发簪,代表过去的爱情信物。
益:更加。
愁思:忧愁思念。

鉴赏

这段诗歌出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的第九首,作品充满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苦涩命运的无奈。诗中的“剉蘖染黄丝”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境,黄丝代表着昔日的装饰,如今却变得杂乱不堪。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更是对个人情感和命运的隐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与所爱之人的初次相遇,彼此间的情谊如同结在一起的丝带,承诺着共同面对生死与喜怒哀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情谊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这几句则是对现状的描述,诗人因年华老去、容颜凋零而感到悲哀。在心中寻觅着与昔日不同的寂寞,甚至连曾经共同珍视的金钗玳瑁簪也不忍心再见,因它只会加深他的愁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美好和现实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力感,以及面对改变和离别时内心的痛苦。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八)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阳春夭冶二三月。

从风簸荡落西家。西家思妇见悲惋。

零泪沾衣抚心叹。初我送君出户时。

何言淹留节回换。床席生尘明镜垢。

纤腰瘦削发蓬乱。人生不得恒称意。

惆怅徙倚至夜半。

形式: 乐府曲辞

拟阮公夜中不能寐诗

漏分不能卧,酌酒乱繁忧。

惠气凭夜清,素景缘隙流。

鸣鹤时一闻,千里绝无俦。

伫立为谁久,寂寞空自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拟青青陵上柏诗

涓涓乱江泉,绵绵横海烟。

浮生旅昭世,空事叹华年。

书翰幸闲暇,我酌子萦弦。

飞镳出荆路,骛服指秦川。

渭滨富皇居,鳞馆匝河山。

舆童唱秉椒,棹女歌采莲。

孚愉鸾阁上,窈窕凤楹前。

娱生信非谬,安用求多贤。

形式: 古风

还都口号诗

分壤蕃帝华,列正蔼皇宫。

礼燕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途,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勤尔尺波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