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闻猿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清晰可闻几声猿啼,穿越稀疏的白烟弥漫。
它们应该栖息在月光下的树木中,更何况现在是下霜的天气。
远行的旅人独自坐在危险的境地,四周千山寂静无声。
夜深了还不停歇,这让我想要移动船只离开这里。

注释

历历:清晰可数。
寥寥:稀疏。
月树:月光照射下的树木。
霜天:下霜的寒冷天气。
危坐:紧张或不安地坐着。
悄然:寂静无声。
移船:改变航行方向或停止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声音和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深山中游历时的心境。开篇“历历数声猿”即刻画出一种空旷又有些许凄凉的声音效果,这里的“猿”指的是长臂猿的叫声,它们的叫声常被用来营造出一片荒凉与深邃的氛围。紧接着,“寥寥渡白烟”则是描绘山谷间飘逸的雾气,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应栖多月树”这句表明诗人已在这片树林中停留了很长时间,而“况是下霜天”则增加了一份寒冷与萧瑟,这里的霜既指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霜降,意味着季节更迭,岁月匆匆,但诗人仍旧沉浸在这片山林之中。

“万里客危坐”中的“万里客”,即远行的旅人,而“千山境悄然”则是说尽管外界纷扰不断,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却异常平静。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与世俗隔绝的心态。

最后,“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这里的“更深”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或者夜色的加深,而“仍不住”则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依旧无法安定。诗人最终决定要离开,用“移船”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转变和逃离。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旅行时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感悟。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上东林和尚

让紫归青壁,高名四海闻。

虽然无一事,得不是要君。

道祗传伊字,诗多笑碧云。

应怜门下客,馀力亦为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上冯使君水晶数珠

泠泠瀑滴清,贯串有规程。

将讽观空偈,全胜照乘明。

龙神多共惜,金玉比终轻。

愿在玄晖手,常资物外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上冯使君渡水僧障子

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几曾。

尽权无著印,不是登闲僧。

熊耳应初到,牛头始去登。

画来偏觉好,将寄柳吴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上卢使君

一别旌旗已一年,二林真子劝安禅。

常思双戟华堂里,还似孤峰峭壁前。

步出林泉多吉梦,帆侵分野入祥烟。

自怜酷似随阳雁,霜打风飘到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