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陇月花枝之咏

别时十七今头白,恼乱君心三十年。

垂老休吟花月句,恐君更结后身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陇月花枝之咏》。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别时十七今头白”直接描绘出诗人与故交分别时是年轻的十七岁,而现在却已经两鬓斑白。这句话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无情,更强调了友谊的长久和珍贵。这里的“头白”也是对青春易逝的隐喻,通过对比突出了时光流转带来的改变。

接着,“恼乱君心三十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思念与牵挂,这里的“恼乱”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对往事的追忆。三十年的时光,足以让人经历许多起伏变化,但在诗人的心里,那份友谊始终如一。

第三句“垂老休吟花月句”则表现出诗人到了晚年,对于那些曾经热衷的文学创作已经不再有过多的渴望。这里的“垂老”是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承认,“花月句”则代表着过去文艺创作的主题和情感寄托。

最后一句“恐君更结后身缘”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某种可能发生的情感牵绊的担忧。这里的“恐君”是对友人的关心,而“更结后身缘”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友谊长存的愿望。

总体来看,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于时间、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了对人生变化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微之叹槿花

朝荣殊可惜,暮落实堪嗟。

若向花中比,犹应胜眼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和裴令公南庄绝句

陶庐僻陋那堪比,谢墅幽微不足攀。

何似嵩峰三十六,长随申甫作家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咏怀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