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壁闇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开篇“丁丁漏水夜何长”,运用了古代计时器——水钟的声音来表达夜晚的漫长和寂寞,给人以时间凝滞之感。“漫漫轻云露月光”则是对夜空中飘渺云层与清冷月光的描绘,既表现了秋夜的宁静,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淡远和超脱。
接着“秋壁闇虫通夕响”,诗人通过墙壁间传来的蛐蛐鸣叫声,勾勒出了深秋之夜的氛围。这里的“闇”字用得极妙,它既形容了秋天昏黑而又静谧的环境,也暗示了一种隔绝与幽闭感。而“通夕响”则是对声音在寂静夜晚中传递的一种描写,增添了一份空旷。
最后,“寒衣未寄莫飞霜”,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寒衣”暗示了时序已深,气候转凉,而“未寄”则是因为距离遥远或其他原因无法将这份心意传达给对方。而“莫飞霜”则是一种愿望,即便是在严寒的季节,也希望不要有霜降临,因为那会使得思念更加深切,环境更加恶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和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深秋之夜的孤独感受与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谊。
不详
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
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翠匣开寒镜,珠钗挂步摇。
妆成祗畏晓,更漏促春宵。
月采浮鸾殿,砧声隔凤楼。
笙歌临水槛,红烛乍迎秋。
紫禁香如雾,青天月似霜。
云韶何处奏,祗是在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