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长寿桥

寥落难禁客里情,隔溪渔火照深更。

僧归古寺钟初动,人在孤舟月自明。

野径雪晴梅有信,海天霜冷雁无声。

蓉城咫尺家园近,且对蓬窗酒漫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泊船于长寿桥畔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寒冷与孤独,同时也蕴含着对家的思念之情。

首联“寥落难禁客里情,隔溪渔火照深更。”开篇即点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远处溪边的渔火在深夜中闪烁,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而又略带凄凉的光亮。

颔联“僧归古寺钟初动,人在孤舟月自明。”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僧人归宿于古寺,钟声初响,而诗人独自停泊在孤舟之上,月光洒满水面,明亮而清冷,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环境的宁静。

颈联“野径雪晴梅有信,海天霜冷雁无声。”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雪后天晴,野径上梅花绽放,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而海天之间,霜冷之下,大雁无声地飞过,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也暗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蓉城咫尺家园近,且对蓬窗酒漫倾。”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家乡,仿佛蓉城(成都)就在咫尺之间,表达了对家的深深思念。最后,诗人选择借酒浇愁,暂时忘却孤独与思念,面对简陋的篷窗,畅饮一番,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郁。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夜泊异乡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无奈之举。

收录诗词(1)

李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许伯清维摩室

诗习陶韦帖有颜,怕沾烦恼借参禅。

法华妙义经还注,金栗如来影亦传。

一炷夜香葱岭月,半瓯春茗雪山泉。

斋头不息琉璃火,且读吾儒未了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周文襄公祠

秘书增秩盛名高,秉钺东南识俊髦。

疏凿川途通国运,浸分沟浍节农劳。

北来春浅樱花润,南下秋深白鸟号。

父老只今犹赛社,采蘋祠旧落江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九日黔江官署雨中思故乡菊

黔江漠漠已深秋,薄宦聊因五斗留。

俯首醉听严武令,伤心闲赋杜陵愁。

几回欲湿寻花屐,无那空登对月楼。

何处篱边堪脱帽,相期终买季鹰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寺寓

得伴闲云净土来,束书移傍讲经台。

旃檀香逐熏风散,只树花沾法雨开。

静绝喜同僧入定,禅栖聊免俗相猜。

无端清夜多归梦,未了尘缘亦自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