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泊船于长寿桥畔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寒冷与孤独,同时也蕴含着对家的思念之情。
首联“寥落难禁客里情,隔溪渔火照深更。”开篇即点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远处溪边的渔火在深夜中闪烁,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而又略带凄凉的光亮。
颔联“僧归古寺钟初动,人在孤舟月自明。”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僧人归宿于古寺,钟声初响,而诗人独自停泊在孤舟之上,月光洒满水面,明亮而清冷,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环境的宁静。
颈联“野径雪晴梅有信,海天霜冷雁无声。”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雪后天晴,野径上梅花绽放,传递着春天的信息;而海天之间,霜冷之下,大雁无声地飞过,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也暗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蓉城咫尺家园近,且对蓬窗酒漫倾。”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家乡,仿佛蓉城(成都)就在咫尺之间,表达了对家的深深思念。最后,诗人选择借酒浇愁,暂时忘却孤独与思念,面对简陋的篷窗,畅饮一番,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忧郁。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夜泊异乡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