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淮阴之地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淮南木落总高秋”以“木落”和“高秋”点明季节与地点,营造出一种萧瑟而高远的氛围。接着“水国阴沉昼倚楼”一句,通过“阴沉”和“倚楼”,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郁与诗人的孤独心境。
“桥下渔竿频问讯,云中丹灶迥生愁”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渔竿和丹灶赋予情感,既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虚闻少府金钱竭,不见支祈铁锁收”两句,借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无奈。
最后,“独有词人重览古,一声哀笛动江舟”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词人,并通过“重览古”和“哀笛”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哀叹。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