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往来白云社,坐卧丹枫林。
斋饭经未罢,应门僧屡寻。
出寺不觉远,向山情转深。
前溪正落日,去住亦无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往来白云社,坐卧丹枫林”以“白云社”和“丹枫林”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暗示了僧人的生活远离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斋饭经未罢,应门僧屡寻”两句,既表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也透露出其内心的平和与专注。
“出寺不觉远,向山情转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跟随僧人一同走出寺院,步入山林,随着脚步的深入,内心的情感愈发深厚,仿佛与大自然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最后,“前溪正落日,去住亦无心”以夕阳映照下的溪流作为画面的收束,不仅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诗人对此种生活的深切向往。
不详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残腊尚几日,新晴暄气来。
遥知早梅意,欲傍岁朝开。
十载青芝路,千山白雪堆。
扁舟系门柳,独往兴悠哉。
春明一回首,动隔十年期。
楚水日东下,燕云常北驰。
夫君美无度,畏垒有遗思。
国士终何报,悠悠愧所知。
怀抱偶然合,何云出处间。
云霄既已远,丘壑岂徒閒。
海国馀黎在,饥年赋额悭。
回天竟谁力,凋瘵一时还。
故人迟我至,一笑玉山原。
有酒便须酌,忘形岂待言。
花疏能照夜,月细已横村。
莫怪常深坐,应非恋一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