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姚纶所作,名为《夫子学师襄琴图》。诗中描绘了孔子学习师襄琴艺的情景,以及通过琴艺传达和谐之音,影响万物,使鸟兽舞蹈,愉悦人心的场景。诗人在欣赏这幅描绘遗意的图画时,感慨于高山流水般的意境,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艺术的敬仰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形象地描绘了音乐在社会衰败时期的失落状态,强调了音乐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孔子“俛学师襄琴”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寓意着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思想。
“初弹猗兰操,再鼓文王音”,描述了孔子学习琴艺的过程,通过演奏《猗兰操》和《文王音》,展现了音乐作品的深厚内涵和情感表达。这些音乐作品不仅能够触动人心,还具有引导人们向善、和谐共处的作用。
“至和格鸟兽,跄舞娱人心”,进一步阐述了音乐的影响力,它能够跨越物种界限,使鸟兽随着音乐起舞,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和和谐。这种超越时空的音乐力量,是诗人对艺术魅力的高度赞扬。
最后,“此图写遗意,山高流水深。披玩发长嘅,视古犹视今。”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深刻感受。画中的意境如同高山流水般深远,让人在欣赏中发出长长的感叹,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到艺术永恒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孔子学琴场景的描绘,以及对音乐艺术深远影响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