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九首(其二)

狼藉东风半雨晴。江南多少乱飞莺。

短条折尽长亭晚,知唱阳关第几声。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日里的一幅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首句“狼藉东风半雨晴”,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春雨初歇、微风拂面的清新氛围。狼藉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雨水过后地面湿漉漉、杂乱无章的景象,而“东风”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预示着生机勃勃的季节即将展开。半雨晴的状态,既保留了雨水带来的湿润感,又透露出阳光逐渐穿透云层的希望与温暖。

次句“江南多少乱飞莺”,将视线转向空中,通过“乱飞莺”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江南春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莺鸟在空中自由飞翔,它们的鸣叫声交织成一片,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灵动与和谐之美。此处的“多少”二字,不仅强调了莺鸟数量之多,也暗含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后两句“短条折尽长亭晚,知唱阳关第几声”,将视角转向地面,描绘了一棵被折断的柳树,它见证了长亭晚景的凄美。短条折尽,意味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此刻遭遇了一丝哀愁与离别的情绪。长亭晚,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离别的象征。而“知唱阳关第几声”则借用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经典诗句,表达了对离别与友情的深深感慨。在这里,“第几声”并非实指,而是借以表达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从自然景观到人物情感,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合,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收录诗词(258)

陈匪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柳枝九首(其三)

带雨移根著意栽。两行阴里素馨开。

晴光长忆龙池水,曾照宫腰瘦影来。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杨柳枝九首(其四)

笛声飞上最高楼。梦里辽西断昔游。

春水一奁金万缕,几回天际误归舟。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杨柳枝九首(其五)

树犹如此我何堪。往事依依种汉南。

到底庾愁消不得,西风一夕怆江潭。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杨柳枝九首(其六)

玉门消息怨春迟。羌笛风前有所思。

输与酒旗歌板地,柔荑先见向西枝。

形式: 词牌: 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