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欲出京寄稚子》是宋代诗人张扩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离别之际对子女的深深挂念与不舍。
首句“去时短袖怯风寒”,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离别时的场景,诗人穿着单薄的衣裳,面对寒冷的天气,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暗示了内心的脆弱与不安。
接着,“春以为期秋未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失望。他以春天作为归期的约定,然而秋天已至,却仍未见归期,这种情感的落差,加深了离别的痛苦。
“苦语经年浑不记,穷愁到处漫相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即使一年过去了,那些离别的苦涩话语仍难以忘怀;无论走到哪里,贫穷与忧愁总是相伴左右,无处不在。这里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艰辛,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路从驿底一双堠,家在江南第一山”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景象,每经过一个驿站,心中就多了一份对家的思念。而“家在江南第一山”则点明了家的方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最后,“人事不应频错迕,速寻樽酒为开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他认为人世间的变故不应频繁发生,希望尽快找到慰藉,用酒来驱散心中的愁云,重拾笑容。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渴望,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念、希望等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