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亭落成

北原乔木外,三将旧屯营。

草没金锤迹,山应玉管声。

路随关地迥,江背瘴天轻。

异日谁相继,来书第四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北方原野的边缘,古老的营地曾驻扎过三位将领。
草丛掩盖了当年金锤留下的痕迹,山峦似乎回应着古代玉笛的乐音。
道路随着边关的地形延伸至远方,江水背后是轻柔的瘴气天空。
未来会有谁继承他们的事业?期待着下一封来自第四名的来信。

注释

北原:北方的平原。
乔木:高大的树木。
三将:三位将领。
旧屯营:过去的军营。
金锤:象征权力或重要的工具。
迹:痕迹,遗迹。
玉管:古代的乐器,类似笛子。
路随:道路随着。
关地:边关地区。
迥:遥远。
江背:江水的背面,指远处。
瘴天:热带雨林地区的有毒雾气。
异日:将来的一天。
相继:接续,继承。
第四名:排名第四的人,可能指代未来的接班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关景象,诗人陶弼在"北原乔木外"的三公亭遗址上,追忆着三位将领昔日的驻扎营地。营中的遗迹已被荒草覆盖,只有想象中金锤留下的痕迹和仿佛能应和玉管的山鸣,似乎还能唤起对往昔军威的回忆。道路随着关隘的地形延伸,显得格外遥远,而江面背后则是轻淡的瘴气天空,显示出边塞特有的风貌。

诗人思考未来,期待有谁能继承这三位将领的遗志,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功绩。他以"异日谁相继,来书第四名"收尾,暗示着对后继者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传承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边关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展望。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三海岩

灵邑西南古洞天,我来方信海为田。

无名不入州图载,有路空闻野老传。

此日登山人采蚌,当时饮马客留钱。

颜公昔记麻姑说,三变柔桑事果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湖

宁越佳山水,中湖赏称心。

环流随郡堑,倒影动禅林。

夏簟一般冷,春瓶相对深。

使君少仁智,赖得会高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五溪

六月五溪边,溪深气象偏。

昼阴疑雨后,久冷觉秋先。

栈倚临崖石,竿通隔岭泉。

片帆云里现,知是贡賨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公安县

门沿大堤入,路趁浅莎行。

树短云根拔,山穷地势倾。

孤舟难泊岸,远水欲沈城。

半夜求津济,烟中荻火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