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三)

白鹤峰头荔子村,谁唤东坡半死魂。

作诗恼花太愁绝,云月黯黯天昏昏。

欲教绮语洗蛮瘴,不使冠服栖丘园。

海山淮水隔万里,十年契阔陈寒温。

老仙不食烟火味,晓随鸦餐旸谷暾。

此花亦解慰流落,如在玉堂西掖门。

自从三叠振绝响,澹然相对俱忘言。

我来戏谱不调曲,时有问字争芳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时期对苏轼《惠州梅花三叠》的和作,名为《和东坡惠州梅花三叠(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苏轼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流落生活的感慨。

首句“白鹤峰头荔子村”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接着,“谁唤东坡半死魂”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切怀念,仿佛苏轼的灵魂在白鹤峰头被唤醒。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作诗恼花太愁绝”、“欲教绮语洗蛮瘴”等描述,展现了自己在创作中的情感投入与对苏轼诗歌艺术的追求。

“海山淮水隔万里,十年契阔陈寒温”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以及与苏轼相隔的岁月之长,同时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随后,“老仙不食烟火味,晓随鸦餐旸谷暾”描绘了苏轼超凡脱俗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此花亦解慰流落,如在玉堂西掖门”则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它安慰流落者的力量,同时也象征着苏轼作品的温暖与慰藉。最后,“自从三叠振绝响,澹然相对俱忘言”表达了诗人与苏轼在精神上的共鸣,以及在艺术上的高度契合,使得两人的交流超越了语言的界限。

“我来戏谱不调曲,时有问字争芳樽”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虽未能完全捕捉到苏轼作品的精髓,但依然乐于学习与探讨,体现了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热爱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苏轼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艺术探索道路上的执着与追求。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疮叹

西家真王化作灰,东家稚松雪霜摧。

人生有命惟脆薄,逝水一去何时回。

试看昨日绕床戏,或骑青竹折早梅。

须臾变灭不可恃,惟见松下双土堆。

嗟哉玄冥弄权柄,掀簸炎瘴飞氛埃。

天公不肯怜赤子,坐使疮痏愁婴孩。

断魂零落向何处,溪头望哭思归来。

谁能便作忘情者,作诗往助风泉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次韵王介山别斋职

葛溪练练铺琼毡,仙人烧丹几何年。

庠老三年住仙窟,归骑踟蹰鞭不前。

当今越雪竟谁是,危坐皋比纷不耻。

区区升斗老英雄,得失何殊钓温水。

惟君挟策从东来,家传瓢履师颜回。

后来终竟祠石室,此去应难隐钓台。

青山笑我逢迟暮,怪奇文字无人觑。

谁麾清梦落东安,疏顽尚费推挤去。

悠悠云水交情中,荆州筱簜惭中空。

琤馀□韵逐飞鞚,诗老箭锋那可冲。

男儿事业人人有,气概相期向杯酒。

他年拥节过子陵,莫道故交翻覆手。

形式: 古风

代云岫送王介山

功名零落如破毡,羲娥不住随流年。

问君发迹县博士,几时得到龙旂前。

我今老去觉今是,回首当年空自耻。

妄心不起百事冷,已作古井无波水。

看君富贵亹亹来,云路何须取势回。

忽然结束行万里,首冠步摇趋天台。

相思望望碧云暮,少微光芒纷下觑。

应忆秋江老故人,瑶音定寄云鸿去。

我时阶砌兰玉中,襹褷六翮抟秋空。

与君追逐赤霄上,宝剑腾空不可冲。

两眼昏花惟我有,早梅树下离亭酒。

呼童草写送行诗,不是当今无价手。

形式: 古风

代履道送王介山

寒厅零落分半毡,雪霜刻栗年复年。

书生事业澹无味,赖有夫子坐我前。

世间好恶纷非是,蛮触相挺人不耻。

嗟君嗜好与世殊,推波独障百川水。

君今何去昔何来,江南欲掉扁舟回。

相思此去杳如梦,日斜独上高高台。

富贵来时未为暮,道旁愚妇从渠觑。

我亦来乘下泽车,看君万里翱翔去。

云萍聚散渺莽中,讲席人惊冀北空。

少陵时作湖山主,一面谁当孔道冲。

相看一醉无何有,笑指春江作春酒。

丈夫何事儿女态,明日长亭一挥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