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其五)

日日奉朝请,病多仍食贫。

揶揄应有鬼,夷俟岂无人。

凤阁十年笔,乌纱九陌尘。

集仙知己在,应为指迷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每日都参加早朝,虽然病弱依然生活清贫。
嘲笑和讽刺可能来自阴间幽灵,世间难道没有正义之人吗?
在朝廷任职多年,满手都是公文墨迹,官帽上积满了尘土。
如果有像仙人那样的知己,应当能指点我走出困境。

注释

日日:每日。
奉朝请:参加早朝。
病多:病弱。
食贫:生活清贫。
揶揄:嘲笑和讽刺。
鬼:阴间幽灵。
夷俟:世间正义之人。
岂:难道。
凤阁:朝廷。
十年笔:多年任职。
乌纱:官帽。
九陌尘:官场尘土。
集仙:像仙人。
知己:知己朋友。
应为:应当能。
指迷津:指点迷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疾病缠身、生活贫困的情况下,仍旧坚持着每日的朝请之职。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愤懑,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人世间冷暖不均的感慨。在“揶揄应有鬼”一句中,诗人似乎是在暗示,有些人或事就像鬼魅一样难以琢磨。"凤阁十年笔"和"乌纱九陌尘"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在最后两句“集仙知己在,应为指迷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希望能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来引导迷茫中的自己。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寄托和寻求指路明灯的迫切需求。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病起至幽谷二首(其二)

□□□□□□家,中有流泉一道斜。

列壑攒峰□□窕,茂林修竹翠交加。

雨侵怪石苔生晕,水满平田稻放花。

乘兴偶来心更适,归时灯火欲栖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病起至幽谷二首(其一)

□□漳滨几晦明,起扶藜杖试闲行。

清泉□□□□□,□□□□□可惊。

万壑松声□□□,□□□□□□□。

□□□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病起思归(其二)

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

明时遇主谁甘退,白发侵人自合休。

梦得蹉跎因出郡,薛能诗什耻监州。

春来病起思归甚,未敢飞章达冕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病起思归(其一)

年来多病转思山,终日呻吟簿籍间。

叔夜养生休著论,陶潜难死只因闲。

又移郡印三年调,未报君恩两鬓斑。

安得便归田里去,松篁泉石掩柴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