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府十四首(其十)牧羝行

阴山地冷无炎燠,白草如霜木叶秃。

中郎仗节牧群羝,啮雪餐毡土中宿。

朔方自昔风气殊,湩饮肉食如雄貙。

周纲未得服猃狁,汉纲自欲诛单于。

李陵不作男子死,上戮慈亲下妻子。

荒台白日送君归,握手河梁泪如水。

董孤不作忠义薄,狐兔群行肆交恶。

先生不肯拜单于,赤心自照麒麟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牧羝行》是元代诗人叶懋创作的一首古乐府诗,描绘了汉代李陵牧羝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忠诚的情感。

首先,“阴山地冷无炎燠,白草如霜木叶秃。”这两句以阴山的寒冷和白草的枯黄,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预示着故事的悲剧色彩。接着,“中郎仗节牧群羝,啮雪餐毡土中宿。”描述了李陵作为汉朝使者,带着使命远赴边疆,面对艰苦环境,他依然坚守职责,牧养羊群,甚至在雪地中啃食羊毛,过夜在泥土之中,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朔方自昔风气殊,湩饮肉食如雄貙。”这句话通过对比北方的特殊风俗——饮用牛乳、食用肉类,与南方的饮食习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边疆生活的独特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暗含了对李陵所处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周纲未得服猃狁,汉纲自欲诛单于。”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李陵忠诚于汉朝,但最终却因个人选择而陷入困境的感慨。周朝未能征服猃狁,汉朝则欲诛杀单于,象征着国家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李陵不作男子死,上戮慈亲下妻子。”这句话揭示了李陵的悲剧结局,他没有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英勇就义,而是因为个人选择导致了家庭的不幸,被朝廷追责,连累亲人受到惩罚。

“荒台白日送君归,握手河梁泪如水。”描绘了李陵离开时的场景,白日下的荒台见证了他与友人的离别,泪水如泉水般涌出,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不舍。

“董孤不作忠义薄,狐兔群行肆交恶。”这里提到董孤,可能是指历史上忠义的典范,与李陵形成对比,强调了李陵在忠诚与义气方面的高尚品质。

“先生不肯拜单于,赤心自照麒麟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李陵的敬仰之情,即使他没有直接对抗单于,但他的忠诚之心如同照亮麒麟阁的光芒,永远闪耀在历史的记忆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地刻画了李陵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在忠诚与个人命运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的赞美与反思。

收录诗词(67)

叶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叶兰之父,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

  • 字:德新
  • 籍贯:鄱阳

相关古诗词

古乐府十四首(其十一)华亭曲

九山苍苍海之阳,山青海碧生凤凰。

陆家兄弟双儿郎,碧落万里同翱翔。

鹰鹯啄人多害伤,华亭夜鹤声凄凉,君胡不游归故乡。

君不见张留侯,三世相韩报韩仇。

归来自伴赤松子,一生出处何优游。

西风飒飒莼鲈秋,为君一醉商声讴。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十四首(其十二)秦楼曲

君不见秦楼女,吹箫学得凤凰语。

天上仙人骑凤来,吹箫共坐琼瑶台。

琼瑶夜半霜如雪,双凤高鸣思呜咽。

曲中共指云霄路,骑得双鸾上天去。

云窗雾阁深重重,吹箫夜夜欢情浓。

银河水枯沧海竭,不学双星有离别。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十四首(其十三)鸡鸣度关曲

武王拓国称多士,宏散数公而已矣。

田文食客三千人,玉佩翩翩靸珠履。

一朝脱死逃秦来,鸡鸣喔喔函关开。

归来意气真自负,鸡鸣狗盗俱贤材。

当时好侠诸公子,四国争雄竞奢侈。

君不见关内侯,骑都尉,贩绘屠狗英雄起。

羊胃羊肠总如此,鸡鸣狗盗出君门,岩壑布衣甘老死。

形式: 古风

古乐府十四首(其十四)淮阴词

君不见汉王之心何反覆,淮阴功成遭杀戮。

淮阴之才天下奇,淮阴去汉萧何追。

登坛剖画谋何壮,楚汉存亡如指掌。

权谋绝世难为忠,勋业震主难为功。

陈平蹑足计多诈,留侯附耳言非公。

汉王之恩诚太薄,云梦归来遭束缚。

蒯通力说心犹恪,哙等为侪心不足。

淮阴之才非碌碌,汉业功成一何速。

淮阴侯,不可复,天下苍生自鱼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