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鲜于子骏游沙溪洞

放辔深穷物外天,少偿游恨十馀年。

诸仙羽化曾由此,千载岩居尚宛然。

门转青溪空水石,室存丹灶养云烟。

冰骸坐久虽清澈,独有区中世俗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冯山与友人鲜于子骏一同游览沙溪洞的场景,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与追求。诗中“放辔深穷物外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二人在大自然中自由驰骋的情景,仿佛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境界。“少偿游恨十馀年”,则表达了他们多年以来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追寻,如今得以实现,心中的遗憾得到了弥补。

接下来,“诸仙羽化曾由此,千载岩居尚宛然”两句,将沙溪洞的历史与传说融入其中,暗示着这里曾是仙人羽化的圣地,即便千年之后,岩石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仿佛历史的痕迹并未消逝。这种对历史遗迹的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自然与历史之间联系的思考。

“门转青溪空水石,室存丹灶养云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青溪环绕,水石相映,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室内丹灶犹存,云烟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沙溪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最后,“冰骸坐久虽清澈,独有区中世俗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反思。坐在冰凉的岩石上,时间似乎变得清澈透明,但内心深处,世俗的牵绊依然存在。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沙溪洞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兴州坐卧二仙

莫逆真心际混茫,岂将生死系存亡。

已骖云雾朝丹阙,犹蜕衣冠寄异乡。

姓氏不传灵秘录,精神长在发圆光。

洪肩丘袂攀无及,分向尘中到老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子骏郎中

叠叠巴山走使轺,不辞岩险奉宽条。

频来马足行应惯,重见民情喜自谣。

雨过寒林微带雪,风生幽谷静闻樵。

清奇定入骚吟笔,乞取邮筒寄下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李杞省句赴阙

使轺西走奉军期,万货泉流向武威。

才伴江声关外去,又随秋色日边归。

千寻蜀岭供吟藁,一道秦川照锦衣。

莫叹奔驰伤浩气,出群鸿雁已高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子骏郎中登高

曾对炎蒸忆静便,偶逢佳节思超然。

相将绝顶孤高处,剩看清秋几许天。

虽欠笙簧留席上,犹胜风雨傍篱边。

好看菊蕊殷勤别,旦暮除书落枕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