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钱元抑南归口号十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对比官员与隐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官员清贫却无怨言,以及对隐士过分追求物质的讽刺。
首句“一官贫薄仅三年”,描绘了一个官员在任上仅仅三年,就因职务之贫而生活拮据的情景。这里的“贫薄”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也暗含了官场清廉、不贪污的高尚品质。诗人以“仅三年”强调了时间虽短,但已足以体验到官场生活的艰辛。
次句“不计归囊肯计迁”,进一步揭示了这位官员对待仕途的态度。他不计较离任时的个人财务状况,甚至不考虑升迁的机会,这表现出他对官场的淡泊和对物质的轻视。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赏。
后两句“笑杀当时高隐者,区区犹待买山钱”,则将目光转向了隐士群体。诗人以“笑杀”一词,表达了对那些过分追求隐居生活、仍不忘念及购买隐居之地所需金钱的隐士们的讽刺。这里,“区区”二字强调了这些隐士对于物质的过分执着,与前文官员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官员清贫自守、不慕虚名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员与隐士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既展现了作者对官员清廉自守精神的赞美,也对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隐士进行了委婉的批评,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