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道光所作的《还丹复命篇》中的第十三首,以五言体呈现,共计十六句。诗中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诸多概念,如“巧拙”、“神精”、“坎离”、“金木”、“白雪”、“黄芽”、“乾坤”、“九六”、“复姤”以及“初爻”,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深邃而玄妙的宇宙观。
首先,“巧拙仍藏伏,神精用意包”两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物质属性与人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暗示着在万物之中蕴含着智慧与力量,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利用。
接着,“坎离或互用,金木喜相交”则进一步阐述了五行学说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坎(水)与离(火)代表阴阳的对立统一,金与木则象征着物质与生长的力量,通过“互用”与“相交”,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态平衡与和谐共生的景象。
“白雪能同鼎,黄芽共一包”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雪”与“黄芽”分别比作纯净与生机,它们能够融合于“鼎”与“包”之中,象征着通过修炼与转化,人可以达到身心的纯净与生命的升华。
最后,“乾坤推九六,复姤运初爻”则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乾坤代表天地,九六指的是《周易》中的卦象,复姤则是两个卦名,代表着事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循环过程。通过“初爻”的描述,强调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起点与基础,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宇宙秩序与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内在的修炼与外在的顺应,达到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