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

语烟消,文纱静,茵麝暗熏晴燠。

枝上好莺声,来相唤、乱拂窗绣傍蛾绿。艳游差足。

先试著、摺花裙幅。

何似永日闲门,任风光笑人幽独。

待凭遍危栏、平芜尽,青障起、高楼更矗。

斜阳匆匆不管。近黄昏、断恨仍续。伤心正著倦目。

问社燕、新来谁宿。奈忙里、又理浮生话,嬉春院烛。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春日景象。"语烟消,文纱静",暗示着清晨的寂静和淡淡的晨雾,"茵麝暗熏晴燠"则以香气烘托出温暖的气息。"枝上好莺声",以莺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环境,"乱拂窗绣傍蛾绿",生动地描绘了窗外绿叶随风摇曳的动态画面。

接下来,诗人通过"艳游差足"表达对春光的欣赏,"摺花裙幅"则借物抒情,流露出对悠闲时光的向往。"永日闲门,任风光笑人幽独",透露出诗人孤独而享受宁静的心境。

"待凭遍危栏",诗人倚栏远眺,视野开阔,"平芜尽,青障起、高楼更矗",展现了远处的景色,高楼与草地形成对比,增添了空间感。然而,夕阳西下,"斜阳匆匆不管",黄昏的到来又带来一丝哀愁,"断恨仍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思绪。

"伤心正著倦目",诗人的眼神疲惫,却依然关注着燕子的新居,"问社燕、新来谁宿",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奈忙里、又理浮生话,嬉春院烛",在忙碌的生活中,诗人仍不忘品味生活的琐碎,但春夜的灯火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流转。

整体来看,这首《阳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闲适中带着淡淡忧郁的意境。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霓裳中序第一

堂开望去客。旧笛凄凉抛未得。清昼不堪梦役。

渐迟暮番风,山城寒食。鹃红故国。

看泪痕、花上犹滴。逡巡处、一双绣蝶,俯仰又陈迹。

颜色。画图曾识。过几个、黄昏怕觅。清谈聊对破寂。

往事开元,满座头白。断云沉雁北。

但暗里、泉华自恻。村垆近、消他一醉,也胜醒时忆。

形式:

三姝媚.六禾见示催柳词,为和一解

鞦韆墙外道。为佳人凝妆,黛蛾羞扫。

采绿汀州,半李婚桃嫁,燕莺频报。

病损腰支,应懒斗、罗裙芳草。

往事销魂,谁挽青春,教伊年少。金缕秋娘歌了。

听翠笛声中,几多情调。

莫是东风,到有时才尽,剪刀难巧。

劝酒光阴,空泪眼、当筵残照。

第一相思无奈,樊姬俊小。

形式:

六丑.木棉谢后作

正朱华照海,带碧瓦、参差楼阁。

故台更高,无风花自落。一梦非昨。

过眼千红尽,去来歌舞,怨粉轻衣薄。

青山客路鸪啼恶。泪断香绵,灯收雨箔。

颓然旧游城郭。尚幢幢日盖,残霸天邈。川盘岭礴。

算孤根易托。顿有离家恨,何处著。争枝又闹群雀。

似依依念定,惹茸曾约。芳韶好、柳黄初啄。

得知道、一样天涯化絮,到头漂泊。

山中事、分付榴萼。笑燕子、尚恋西园夜,春归未觉。

形式:

梦江南.拟牛峤

衔泥燕,泥重带苔香。

不管绣鸳来去事,落花和雨正茫茫。身世直须忙。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