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倪岳在河西务停留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异乡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首联“荒村疏柳带斜阳,才入河西感异乡”,开篇即点出地点和情感基调。荒凉的村庄,稀疏的柳树,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孤寂而苍凉的氛围。诗人刚踏入河西,便感到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伤。
颔联“觱栗声中心激烈,舳舻影里梦飞扬”,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梦想。觱栗声,可能是指风吹过芦苇的声音,象征着外界的喧嚣与动荡;而舳舻影,则可能是指船只的倒影,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远方的向往与追求。这两句通过声音与景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十年客路嗟重到,千里家山耿不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十年的漂泊生涯,如今再次回到异乡,心中难免生出许多感慨。尽管距离遥远,但对家乡的思念却始终如一,坚定不移。
尾联“赖有故人杨水部,灯前相对话行藏”则以友情作为慰藉。在这样一个夜晚,能够与老友杨水部相聚,共同谈论各自的经历与未来,无疑为诗人带来了温暖与安慰。这不仅缓解了他心中的孤独与忧郁,也体现了友情的力量,让人感受到即使身处异乡,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情感、回忆和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异乡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