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刺鼻何曾嚏,蹋面不知嗔。
高生两个齿,自谓得胜人。
这首诗是对一个名叫高士廉的人进行讽刺。从字面上看,这个人有两个特别的牙齿,自认为比常人要好。这可能暗指他有某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或外貌,以此为荣。但在诗人的眼中,这样的特点并未给他带来尊严或敬佩,只是让他显得更加可笑。
"刺鼻何曾嚏,蹋面不知嗔" 这两句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高士廉这种自鸣得意却又引起他人鄙视的心理。"刺鼻"和"蹋面"都是极端的不适感受,但这里用来形容高士廉对于别人的讽刺和蔑视毫不知觉,反而还感到自己与众不同。
整首诗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中某些人自我标榜、好为人师而不自知其过失的一种批评。诗人的笔法机智,语言简练却富含讽刺意味,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矫揉造作的鄙视态度。
不详
秋水涨来舟去速,夜云收尽月行迟。
冢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
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前阳复后杨,后杨年年强,七月之节归玄乡。
西戎最沐恩深,犬羊违背生心。
神将驱兵出塞,横行海畔生擒。
石堡岩高万丈,雕窠霞外千寻。
一喝尽属唐国,将知应合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