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图

张曲江,宋广平,堂堂志业竟无成,李猫半世握权衡。

司马公,程明道,道崇圣学空自好,獾郎引拟排诸老。

何须卷舌吟呜呜,试看荆榛兰竹图。

荆榛上耸高于石,兰竹空缘石之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业与道德追求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张曲江”、“宋广平”、“李猫”、“司马公”、“程明道”、“獾郎”等,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们或在政治、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或因某种原因未能达成理想目标。诗人以“兰竹图”为背景,将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与自然界的植物——荆棘与竹子进行对比。

“张曲江,宋广平,堂堂志业竟无成”,开篇即点出两位历史人物虽有宏大的志向与事业,却最终未能实现理想。“李猫半世握权衡”,则以“李猫”比喻某位历史上掌握权力的人物,其一生虽在权力的舞台上活跃,但并未能留下真正的功绩。

接着,“司马公,程明道,道崇圣学空自好”,提到司马光与程颢(程明道),两人在学术上有着崇高的追求,但“空自好”暗示了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獾郎引拟排诸老”,则讽刺了一位试图挑战传统权威的人物,最终却未能成功。

最后,“何须卷舌吟呜呜,试看荆榛兰竹图”,诗人提出疑问,是否需要过分强调个人的不满与哀叹,不如欣赏自然界的景象。这里的“荆榛”象征着困境与挫折,“兰竹”则代表了坚韧与高洁。通过这幅“兰竹图”,诗人似乎在呼吁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内心的坚韧与高洁,不被外界的荆棘所困。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寿兰溪翁

木樨风细罗衣薄,锦瑟瑶笙相间作。

兰溪溪上研山前,胜会无如初度乐。

初度乐,乐未央,黄精紫芝堪作粮。

笑看花甲数百转,安期老去眉如霜。

形式: 古风

渔舟图

溪光欲沉山色恶,后船来傍前船泊。

老妇煮麋麋太薄,船头大孥先一杓。

蓬底小孥苦啼索,须待郎餐为汝嚼。

连日天寒鱼数缩,买酒无资人寂寞。

还胜趋官走府城,忍冻吞饥受鞭朴。

呜呜竞唱渔家乐,

形式: 古风

饮蒋仲学既醉轩

昔年既醉轩中醉,雨散星离谁复会。

转头不觉十载馀,小铛骨董重相对。

一杯一杯复一杯,聚头话旧浑忘寐。

李中书,闻在姑苏新卜居。

李太仆,滁阳府寺阅攻驹。

王祭酒,南雍礼乐领群儒。

十民部,吴山楚水歌唐虞。

刘左辖,岭南海角今何如。

矫首数公不可见,起舞击节成嗟吁。

徐詹事,杨学士,玉堂退直劳文思。

肴香酒熟不我过,我与玉山聊适志。

瓶笙咿咿鸾凤吟,蔬盘簌簌冰雪深。

冻砚频烘滚玄浪,短烛屡爇流黄金。

□乃今晚复既醉,论穷万物情状天地心。

莫为功名叹迟暮,莘伊渭吕逢时作。

时来土苴亦云霄,时未英雄且高卧。

静中看破古与今,果是奇才当若个。

南阳卧龙久尘埃,姑苏小范呼不来。

胸中郁勃与谁论,翩然便欲飞步登蓬莱。

我思蓬莱神仙何足道,终身山泽成枯槁。

何如汗漫大醉三千场,与尔同看天地老。

形式: 古风

长江歌送黎天与之任镇江

长江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

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

况迩南都根本地,掌司筦钥须英才。

同年进士黎天与,豸冠白简居乌台。

九重特命守此土,万姓渴望阳春回。

天堑之流益浩荡,铁瓮之城益崔巍。

山童巷妇需惠泽,使车商舶怀恩威。

公馀啸咏领风月,金焦江海为樽罍。

万岁楼头西北望,月光炯炯射三台。

皇华使者尺一纸,会徵黄霸待蓬莱。

嗟予荒谬百无用,却有健笔能品裁。

是时为君书德政,磨平北固为穹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