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六日早行松山道

五更河鼓尚横陈,小立晨光渐可人。

日出野鸡犹唱晓,雪晴山鸟竞呼春。

溪筠拂袖霜花落,石路支筇藓迹新。

惭愧明朝江国近,买鱼沽酒祓征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天还没亮,河鼓星依然明亮,我在清晨微光中站立。
太阳升起,野外的鸡还在报晓,雪后初晴,山鸟们欢快地叫着春天的到来。
我拂去竹筒上的霜花,走在铺满青苔的石头路上,感觉清新。
明天就要靠近江边了,我期待着买鱼买酒,洗尽旅途的风尘。

注释

五更:黎明时分。
河鼓:古代星宿名,也称牵牛星。
尚:仍然。
小立:稍作停留。
晨光:清晨的阳光。
渐可人:渐渐宜人。
日出:太阳升起。
野鸡:乡村常见的鸟类。
犹唱晓:仍在报晓。
雪晴:雪后放晴。
竞呼春:争相呼唤春天。
溪筠:溪边的竹子。
拂袖:轻轻挥动衣袖。
霜花:霜冻在竹子上的冰花。
石路:石头铺成的道路。
支筇:拄着手杖。
藓迹新:新长出的青苔痕迹。
惭愧:感到不好意思。
明朝:明天。
江国:江边的地区。
近:靠近。
买鱼沽酒:购买鱼和酒。
祓征尘:清除旅途中的疲劳。

鉴赏

这首宋诗《正月六日早行松山道》是郑清之所作,描绘了清晨出行时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情。首句“五更河鼓尚横陈”以五更时分天未明,河鼓星依然明亮,暗示出行时间之早。次句“小立晨光渐可人”写诗人站立等待,感受着渐渐增强的晨光,透露出对新的一天的期待。

第三句“日出野鸡犹唱晓”,通过野鸡的啼鸣声,描绘出冬日早晨的宁静与生机。第四句“雪晴山鸟竞呼春”则描绘了雪后初晴,山鸟欢快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充满活力。

第五、六句“溪筠拂袖霜花落,石路支筇藓迹新”,诗人漫步溪边,竹叶上的霜花在衣袖拂动间飘落,石路上的青苔因雨后显得清新,展现了冬日景色的清冷与静谧。

最后一句“惭愧明朝江国近,买鱼沽酒祓征尘”,诗人表达了对即将临近的江边的期待,计划买鱼沽酒,洗去旅途中的风尘劳顿,流露出轻松愉悦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冬日早晨的清新与宁静,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再和村边解嘲(其二)

暖足番君老更便,摩挲笑问阿婆年。

聊吟夜月移花影,肯向春风逐柳绵。

自有散花居丈室,何妨姹女共壶天。

铅华列屋诸君事,乞与寒梅了世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村边解嘲(其一)

闲身惟向静中便,莫景侵寻绛县年。

失解真精昏默默,且观玄牝息绵绵。

温柔乡里谁能老,冷澹生涯别有天。

笑抚脚婆为法喜,漆园何必问经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村边解嘲(其三)

造化真机动静便,谁云巧智可同年。

蓝田日暖烟生玉,闽峤霜浓木有绵。

万象为春皆是物,一花不实岂其天。

吾身太极元同运,阳长阴消在所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因会来诗再赓元韵

组练横陈壮士貔,想因舞羽去穷奇。

千山白发存公道,十日清吟费老诗。

待伴易销春有脚,交光最胜月如眉。

只愁无著梅花处,东绢平章付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