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栉生沈志道

安眠海运朝黄宫,发如日出蒙霜松。

含风老梳起为栉,习习万窍聪明通。

市门有客亦何者,山花满髻双颧红。

肩囊朝出暮复返,弹镊远送孤飞鸿。

嗟兹两事谁所记,豫章太史眉山翁。

自非此艺有妙适,孰肯置尔诗囊中。

况今子复异於众,雅有古意蟠心胸。

清阴绿树画檐静,湘帘拂拂生微风。

青云撒地丝万缕,绾束不厌冠巾重。

予年渐衰叹种种,时亦藉子修仪容。

子今远行事游历,湖海剩有神仙踪。

烟霞尘土偶相遇,会须更达纯阳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沈志道的男子,他以制作梳栉为业,技艺高超,生活充满诗意。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沈志道的精湛技艺与独特个性。

首句“安眠海运朝黄宫”,以大海的波涛和黄帝的宫殿象征沈志道的宁静与尊贵,暗示其技艺非凡。接着,“发如日出蒙霜松”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沈志道的头发如同初升的太阳照耀在被霜覆盖的松树上,既表现了其头发的光泽,也寓意着他的生命力旺盛。

“含风老梳起为栉,习习万窍聪明通”描述了沈志道制作的梳栉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与千百个洞穴相通,暗示其作品不仅实用,还蕴含着智慧与灵性。接下来,“市门有客亦何者,山花满髻双颧红”通过市井中的客人与山间女子的形象对比,展现沈志道作品的广泛吸引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肩囊朝出暮复返,弹镊远送孤飞鸿”描绘了沈志道每日辛勤工作的情景,以及他将作品远送至远方,如同孤飞的大雁,传递着艺术的温暖与力量。最后,“予年渐衰叹种种,时亦藉子修仪容”表达了诗人对沈志道技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年华老去,渴望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保持精神活力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沈志道及其作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于手工艺人及其作品的赞赏与推崇,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于艺术与生活的独特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118)

王行(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字:止仲
  • 号:淡如居士
  •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 生卒年:1331—1395

相关古诗词

寄蔡渔村(其一)

两年江馆得相亲,俄复荷衣染市尘。

几度相思更相羡,清风明月属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寄蔡渔村(其二)

忆同江渚问梅花,把酒吟诗兴总佳。

此日尘埃城郭里,每看云鸟落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题赤壁赋意图

羽扇风前故迹,洞箫声里高秋。

怅望美人何处,江山应识重游。

形式: 六言诗 押[尤]韵

墨竹

寒牖晚风声细,凉池夏日阴清。

隐隐碧云鸣凤,仙人何处吹笙。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