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寄题听枫园,和彊师酬叔问韵

词仙卜筑,例远尘嚣市。

吟罢古藤阴,下沧洲、琴携绿绮。

白沤波暖,吟侣集江鸥,樵风径,蕙风天,空谷跫然喜。

霜虹钟讯,惯泊枫樯地。

唱到折红梅,满吟壶、楚声能继。

听风听水,卸却素馨帆,五柳侧,四桥边,又办听秋计。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鉴赏

这首词以“听枫园”为题,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词人通过“词仙卜筑,例远尘嚣市”的开篇,巧妙地将自己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与自然美景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吟罢古藤阴,下沧洲、琴携绿绮”,词人结束了一段悠长的吟诵,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归来,步入了宁静的水乡,手中携带着古琴,如同绿绮般珍贵而充满韵味。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词人的雅致情趣,也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白沤波暖,吟侣集江鸥,樵风径,蕙风天,空谷跫然喜”,词人继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白色的海浪在温暖的波涛中轻轻翻滚,一群江鸥聚集在岸边,与他一同吟唱。樵夫的小径上,飘散着清新的蕙草香气,空旷的山谷中传来阵阵欢愉的声音。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境,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霜虹钟讯,惯泊枫樯地”,霜降时节,彩虹般的光影映照在枫树的船泊之地,词人习惯于这样的环境,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丽。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词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适应与喜爱。

“唱到折红梅,满吟壶、楚声能继”,词人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创作了诗歌,其中包含了对红梅的赞美,以及对楚地文化的传承。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听风听水,卸却素馨帆,五柳侧,四桥边,又办听秋计”,词人沉浸在自然之中,倾听风声、流水声,卸下了繁重的负担,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选择在五柳树旁、四座桥梁之间,规划着未来的听秋计划,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词人追求自由、热爱自然、崇尚隐逸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眼儿媚.和彊师韵

舞衣收箧罢薰篝。欢事分都休。

最无聊赖,瞒伊心绪,辄上眉头。

嫦娥不管人憔悴,今夕又当楼。

人閒何世,除非无月,我始无愁。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倦寻芳.和彊师韵

檐阴阁雨,帘隙梳烟,庭户催晚。

绕树归鸦,戢戢欲栖还散。

西崦斜阳鶗鴂苦,东风残信蘼芜怨。

问天涯、王孙何处,春随人远。

卜心事、灯花无语,百感孤单,鸳被羞展。

陡忆前欢,已等弃余秋扇。

客路歧多关塞黑,长门事去文章残。

梦方圆,又丛钟、声声惊断。

形式: 词牌: 倦寻芳

无闷.西湖闻蝉

一棹西泠,苍翠四合,中有幽人独语。

怯御道官槐,咽寒高处。日暮秋山驿路。

莫认是、临歧阳关谱。

抱故宫红叶,寻消问息,几经风露。谁诉。甚凄楚。

岂懊恼西风,尽情倾吐。算曾蜕初衣,也緌冠素。

自怨齐宫鬓薄,奈还有、歌声招人妒。

算绝调、弦谱中郎,毕竟知音迟暮。

形式: 词牌: 无闷

庆春宫.夏日西湖旅寓,读海绡人日谒虞仲翔先生祠作,感而继声

堂迥人遥,幢虚云补,古今代谢堪惊。

战垒凭花,游裙怜草,菜羹谁荐芳馨。

南鸿归梦,空扪历、危楼上层。

金尊愁对,迁客骚人,一例飘零。

逋仙祠宇西泠,几树梅花,同此凄清。

浅水吟香,禅关读易,有缘猿鹤同听。

世途安处,湖波稳、扁舟叶轻。

余生都付,老我苍山,吊客青蝇。

形式: 词牌: 庆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