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使君归宛陵二首(其二)

我无郡绩合归与,君有时名孰舍诸。

其事颇同人颇异,此心相照亦相疏。

一时风力天容改,后夜月华云气舒。

同是江南易回首,人来多寄一行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我没有政绩可以回去,您又何曾放弃过名声。
我们的行事虽然相似,但内心却有所不同,彼此的理解也日渐疏远。
忽然间风力改变,天空的面容也随之变化,深夜月光透过云层洒下。
同样是江南之地,回头容易,只是人们来信常常只写一行字。

注释

我:诗人自指。
郡绩:地方政绩。
合:应当。
归:返回。
与:和。
君:对方。
时名:当时的名声。
颇:相当。
异:不同。
此心:内心。
相照:相互理解。
相疏:关系疏远。
一时:忽然。
风力:风势。
天容:天空。
改:改变。
后夜:深夜。
月华:月光。
云气:云层。
易:容易。
回首:回顾。
人来:人们来信。
多:常常。
一行书:一封短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送给友人魏使君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魏使君功绩显著、声名远播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两人境遇相似但性格不同的感慨。诗人认为虽然他们的事业相似,但性格上却有所不同,这使得他们的心意虽能相互理解,却又有所隔阂。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天气和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离别的到来。最后,诗人以江南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并期待他不时寄来书信以维系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送别诗常见的离愁与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送魏使君归宛陵二首(其一)

姓名久已御屏间,合上锋车入帝关。

岂有荐书喧笔橐,但留声价惠江山。

簿书袖手诗还在,出处忘情意自閒。

不分爱江楼下水,隔人无计可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重阳湖庄无菊走笔招赵季清黄一之登高

摇落江村菊就荒,苦无节物报重阳。

病来欲废传杯旧,老去唯思著帽强。

已变枫丹秋尽力,仅存萸紫晚添香。

登高有景那能赋,唤取骚人赵与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官军收复新息

降敌知无日,和戎事已休。

百年艰国步,九世忆家雠。

获蔡驰新捷,收京有定谋。

可无蜂虿虑,马健更防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闻道旁有死于贼者

义气穷群策,妖氛惨一隅。

分忧吾弗职,殊死尔何辜。

智者连千虑,天乎愧匹夫。

诸军犹请战,此道不榛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