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古庙(其三)

古庙白云边,神妆尚俨然。

灵应山鬼托,龛任野狐眠。

开刱知何代,销沉不计年。

居民流窜尽,累岁断香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山林深处的古老庙宇,环境幽静而略显荒凉。首句“古庙白云边”以“白云”衬托出庙宇的隐秘与远离尘嚣,仿佛与世隔绝。接着“神妆尚俨然”一句,虽庙宇可能已破败,但神像依然庄严肃穆,暗示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并未消减。

“灵应山鬼托,龛任野狐眠”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鬼和野狐以灵性,它们似乎在庙宇中得到庇护,进一步渲染了庙宇的神秘氛围。同时,也暗含了庙宇虽荒废,但仍能吸引自然界的生灵前来寻求庇护,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开刱知何代,销沉不计年”则表达了对庙宇历史的追溯与感慨,不知它始于何时,历经多少岁月的风霜,如今已逐渐被遗忘。这种时间的流逝感,增加了诗歌的沧桑感和历史厚重感。

最后,“居民流窜尽,累岁断香烟”点明了庙宇荒废的原因——周围的人们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战乱、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动荡)而流离失所,庙宇失去了祭祀与香火的供养,显得更加孤寂与荒凉。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庙宇的现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古庙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以及历史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蕴含着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直秀才观微上人过宿

风流看许掾,定慧得支公。

白社当年结,清言此夕同。

乱蛩吟竹坞,一犬吠花丛。

相对残灯下,能令尘虑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瀚上人游越(其一)

师行无定踪,此去路千重。

投宿月中寺,经过雪里峰。

閒身临水衲,禅意隔潮钟。

明岁西湖上,相寻九里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瀚上人游越(其二)

虽云游浙水,未必浙中游。

遇客皆为侣,逢山便可留。

独行半风雪,一别几春秋。

所惜谈诗夜,从今少惠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瀚上人游越(其三)

真僧欲度世,岂肯倦津梁。

白足他山月,缁衣满路霜。

一灯传异代,六祖是同乡。

此去逢行脚,新诗好寄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