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止奔牛堰,始识丹阳车。

规制殊草草,力不任驰驱。

淮安距宿迁,代之牛与驴。

轩盖乃差大,双轮夹一舆。

軝衡輗軏轸,名物与古殊。

梓人不知经,多以方言拘。

输载亦稍丰,日行百里馀。

御者非王良,隉杌不安车。

蒲轮召申公,养老宜徐徐。

干禄以为荣,愧我非纯儒。

小儿问金根,其制复焉如。

舆服汉最详,具载班范书。

慎勿似韩昶,问学当勤渠。

形式: 古风

翻译

船停在奔牛堰,初次见识丹阳的车。
车辆规制粗糙简陋,力量不足难以快速行驶。
从淮安到宿迁,代替牛和驴的运输方式。
车驾宽敞,由两轮支撑着中间的车厢。
车上的部件名称与古代不同,工艺独特。
木匠不懂车的构造,常受限于地方方言。
装载物资丰富,每日行程可达百里以上。
驾驭者不是王良那样的好手,车子颠簸不稳。
如同蒲轮迎接申公,养老之事应从容不迫。
追求官位视为荣耀,我愧非纯粹的儒家学者。
小孩询问金根车的细节,其构造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车服的记载,汉代最为详细,班固和范晔的书中都有详述。
切勿如韩昶般轻率,学习应当勤奋努力。

注释

舟:船只。
奔牛堰:地名。
丹阳车:指丹阳地区的车辆。
规制:规格。
制:构造。
殊:不同。
草草:粗糙简陋。
驰驱:快速行驶。
淮安:地名。
宿迁:地名。
牛与驴:传统的运输工具。
轩盖:车顶。
差大:较大。
舆:车厢。
軝衡:车轴。
輗軏:车辕部件。
轸:车尾。
梓人:木匠。
经:构造原理。
方言:地方语言。
输载:装载。
丰:丰富。
百里馀:超过百里。
御者:驾车者。
王良:传说中的善驾车者。
隉杌:形容车不稳定。
蒲轮:古代迎接贤者的车。
申公:历史人物。
养老:养老之事。
干禄:追求官职。
纯儒:纯粹的儒家学者。
金根:可能指车轴或车体。
舆服:车马服饰。
汉最详:汉代记载详细。
班范书:班固和范晔的著作。
韩昶:历史人物。
勤渠:勤奋努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车》,通过对丹阳地区车辆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交通工具的观察和评价。诗中首先描述了舟车在奔牛堰的换乘,指出丹阳的车辆设计较为简陋,难以承受快速行驶。接着,诗人比较了车辆与牛驴的运输效率,指出虽然车辆较大且装载丰富,但驾驭技术不佳,可能导致行驶不稳定。

诗人借用典故,提到蒲轮召申公,意在倡导缓慢而安稳的养老方式,批评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暗示自己并非一心追求仕途。最后,诗人通过小孩询问车辆细节,引出汉代对于舆服的详细记载,提醒读者学习应当勤奋,不要像韩昶那样浅尝辄止。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既展示了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和个人修养的见解。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东风

东风何太急,日落黄尘起。

篝灯吹欲灭,骤雨打窗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代挽奉政陈公

江淮离旧隐,辽碣著新功。

騄耳非凡马,苍髯独老龙。

韩铭空纪实,曾箦遂长终。

先世盟犹在,寒山泪滴松。

形式: 五言律诗

出镇口止见小峰

镇东小峰独无侣,中峰徐来顾其弟。

大峰偃蹇背面去,似嫌俗客不与语。

无奈我行节节高,山欲藏身恐无所。

形式: 古风

北入穆陵关皆山石崩沙北风尘起行人良苦因作

大风北来沙触面,行人咫尺不相见。

寒日无光天地晦,一似项刘睢水战。

四山确荦路摧车,涧壑涓流长一线。

土檐烟突两三家,鬼貌鹄形何物变。

葛卢牛语谁能别,公冶禽言难复辨。

古磁浊酒时招饮,破瓮酸齑聊自荐。

吾闻临菑称钜丽,十二山河据形便。

姑尤聊摄旧提封,夷吾小白初营建。

三归反坫侈国中,九合衣裳出幽鄄。

孟姜洵美共翱翔,稷下群游逞雄辩。

盛衰气脉不可测,往来今古更相禅。

干戈流徙人物换,水火崩腾陵谷转。

会使雍门重感慨,无复苏秦昔誇羡。

山东负海犹如此,六合茫茫难睹遍。

安得长剑倚白云,手抉狂飙清九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