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舆梁斜倚处,檐影坠清流。
往往抽簪者,常为孺子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舆梁斜倚处,檐影坠清流"中的“舆梁”指的是亭子的横梁,“斜倚”形容其位置略微倾斜,而“檐影”则是指从屋檐投射到水面上的阴影,与“清流”相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种景象描写,展现了亭子所在环境的清幽与和谐。
"往往抽簪者,常为孺子羞"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中小事的观察与感悟。“往往”表明这是一个频繁发生的情景,“抽簪者”指的是那些时不时地从水中捉取水草之类的行为,而“常为孺子羞”则是说这种行为常常会让做这些事的人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这可能与古代社会中某种道德观念有关,或者仅仅是一种生活情趣的捕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行为的敏锐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辛勤成雁塔,俄赴积薪焚。
静夜眈眈影,疑来护刻文。
邮亭临爽垲,杗廇架修虹。
我亦轮蹄客,心期访士龙。
檐角衔墙固,明疏护翠罗。
公馀秉谈麈,竟夕对金波。
矻立应千载,传因海眼成。
蓬莱水清浅,曾不见敧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