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帝女归来,一天秋色,楚峰十二苍苍。

听说当年,曾经荐枕先王。

细腰宫里颜如玉,更相寻、雾縠霓裳。

问此时、翠盖鸾旌,谁见悠扬。巫山枉断人肠。

纵阳台遗迹,未尽虚茫。回首宸游,沉沦幽佩堪伤。

一自侍臣书好梦,千载下、云雨生香。

又何人、剪雨裁云,幻出高唐。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押[阳]韵

鉴赏

此诗《高阳台》是清代诗人彭孙遹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之《高唐神女图》而作。诗中描绘了帝女归来的场景,以“一天秋色”、“楚峰十二苍苍”渲染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听说当年,曾经荐枕先王”这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引出细腰宫中的美女,以及她与先王之间的故事。

“细腰宫里颜如玉,更相寻、雾縠霓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中美人的绝世容颜和华美的服饰,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之中。随后,“问此时、翠盖鸾旌,谁见悠扬”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那飘逸的翠盖鸾旌,暗示着帝女归来的场景,充满了梦幻与浪漫的气息。

“巫山枉断人肠。纵阳台遗迹,未尽虚茫”,诗人借用了巫山云雨的典故,表达了对帝女归来的感慨与思念,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虚无与变幻。接下来,“回首宸游,沉沦幽佩堪伤”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帝女的归去与皇宫的繁华落寞联系起来,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

最后,“一自侍臣书好梦,千载下、云雨生香。又何人、剪雨裁云,幻出高唐”几句,诗人以侍臣的梦境作为切入点,将整个故事推向高潮,同时通过“剪雨裁云,幻出高唐”的比喻,不仅描绘出了高唐神女的神秘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和漱玉词同阮亭作

深闺岑寂,见朱扉曲曲、铜龙双闭。

坐觉春阴寒尚峭,不断氤氲炉气。

远岫低云,浓花着雨,可是伊风味。

红笺小叠,此情何处相寄。

朝暮镇是无聊,湘娥泪湿,空向花枝倚。

病里腰肢慵似柳,尽日三眠三起。

芍药栏前,清和时候,约诉缠绵意。

眼看春尽,那人应是归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长歌

长歌当哭,把琅玕击折、珊瑚敲碎。

悔不当初多弄戟,领取中郎都尉。

鹊印累累,蝉冠岌岌,忍见人皆醉。

雕龙何益,算功名偶然遂。

等閒付与儿曹,三旌已矣,返我屠羊肆。

吴下秋风归去好,饱啖菰羹鲈鲙。

病藉神君,巧资天女,无计祛穷鬼。

夜珠休探,怕骊龙未成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又叠前韵

知音寥落,任壁间弦绝、市中琴碎。

万卷诗书何所用,不抵一钱程尉。

入手杯浓,抬头月艳,人好千场醉。

长卿倦矣,问宦游几时遂。

此去四壁犹存,当垆涤器,卖酒临邛肆。

春雨绿蓑三尺艇,钓取霜鳞雪鲙。

假贷为生,送人作郡,怕杀挪揄鬼。

不如秉烛,夜深长伴花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三叠前韵

壮心难抑,将乱丝斩断、连环搥碎。

七贵五侯今已矣,说甚粉郎香尉。

公醒而狂,臣饥欲死,待觅墦间醉。

平原何在,自媒终笑毛遂。

晓来网得霜螯,横行屈强,吾力犹能肆。

脆白肥黄堪一饱,绝胜吴王残鲙。

露气高浮,羽声慷慨,痛饮歌山鬼。

元龙卧榻,肯容馀子鼾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