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遵所作,名为《和惠山三唐人诗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惠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句“百感从中来,孤吟动林樾”,诗人内心涌起千般思绪,独自吟唱,声动林间,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氛围。接着,“霭霭山中晖,归鸟飞不绝”描绘了山中晨光微曦,归巢之鸟不断飞翔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琳宫殊壮观,千年几兴灭”则转向对历史的感慨,琳宫(华丽的宫殿或庙宇)虽壮观,却历经千年,兴衰更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一瓢西神泉,常贮南朝月”一句,以一瓢之水,象征着永恒与不变,将月光与泉水联系起来,寓意着美好与纯净。
“郁郁涧松寒,霏霏野芳发”描绘了山涧松树在寒冷中挺立,野花在春风吹拂下绽放的景象,既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叹彼泉下人,匆匆返游辙”则是对逝去生命的感慨,感叹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同流水一般匆匆离去,留下的是对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深深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命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