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的《送田御宿大参归里》组诗中的第十首。孙传庭以豪迈之气和深沉之思著称,此诗亦不例外。
首联“吾生常落落,于世总悠悠”,诗人以自我的人生状态开篇,表达了对生命孤独与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落落”形容孤高不群,“悠悠”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幻莫测,诗人将个人的孤独感与对世界的普遍认知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
颔联“龙剑殊难合,骊珠岂易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难以实现的理想比作难以合璧的龙剑和难以投掷的骊珠。这里不仅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追求卓越与完美过程中的艰难与不易。
颈联“浮樽分郢唱,飞舄共梁游”,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通过“郢唱”和“梁游”的典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哀愁。郢唱,指楚国郢都的歌声;梁游,则可能暗指梁山泊的游历,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尾联“自许生平在,当为知己酬”,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期许以及对真正知音的渴望。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找到或成为真正的知己,相互理解、支持与回报彼此的情感。这一句既是对友情的向往,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友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己的渴望。孙传庭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