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名为《论古画梅家得二十四章》之十一。姚燮以“鲍娘风格剧幽深”开篇,巧妙地将古代画家的风格与鲍娘(一位著名的唐代女诗人)的诗风相提并论,暗示了画作的意境深远,如同鲍娘诗歌中的幽深情感。
接着,“晚节寒香共古今”一句,不仅描绘了画中梅花在晚秋时节散发出的冷艳香气,跨越时空,与古今共鸣,更寓意着画家通过作品传达的高洁品格和不随流俗的精神追求,如同梅花在严冬中绽放,不畏寒冷,坚守本色。
“何数中姬千万竹”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画中的梅花与竹子进行比较,强调了梅花的独特魅力。这里的“中姬”可能是指画中的人物或某种象征,而“千万竹”则代表了众多的陪衬物,以此突出梅花的独立与高贵。这一句也暗含了画家在构图上的匠心独运,通过对比与衬托,使主题更加鲜明。
最后,“潇湘夜雨写琴心”一句,将画面的意境推向了极致。潇湘,是中国南方的一片水乡,常被用来形容幽静、神秘的自然景观;夜雨,则增添了一种朦胧、诗意的氛围。整句诗意在表达,这幅画仿佛在潇湘之夜的细雨中,用琴声般悠扬的笔触,描绘出了梅花的神韵与灵魂,让人仿佛能听到画中传来的琴音,感受到画家对梅花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画梅家作品的赞美,展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独特见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