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挽潘守(其四)》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对逝者潘守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文武忧才尽,斯人为底穷”开篇即点明了对人才凋零的忧虑,将逝者潘守置于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暗示其在文武两方面皆有卓越贡献,却不幸遭遇人生的低谷或困境。接下来,“威声传境外,袖手老闽中”两句描绘了潘守的名声远播,虽身处偏远的闽地,却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来往二三客,康宁九十翁”则通过描述潘守晚年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以及与少数几位知交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不仅体现了潘守晚年生活的质量,也侧面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交圈的精简而纯粹。
最后,“及门曾一识,铭笔愧难工”表达了诗人与潘守虽仅有一面之缘,但对其人品和才华的敬仰之情难以言表。诗人自谦自己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出对潘守的敬意和怀念,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简要回顾和情感的细腻抒发,既展现了潘守个人的风采,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哀思与敬仰之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