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

大风起东北,吹雨太萧萧。

故老传遗事,生平见此宵。

群灵纷震荡,万室信飘飖。

此事惊心甚,谁当慰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明代伍瑞隆所作的《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诗,描绘了六月六日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北大风雨景象,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反思。

首句“大风起东北,吹雨太萧萧”,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勾勒出风雨交加的场景。东北方向的大风,伴随着密集的雨点,形成了一幅凄厉的画面。“吹雨太萧萧”中的“萧萧”一词,不仅形容了雨声的凄凉,也暗示了风雨对大地的侵袭之深。

接着,“故老传遗事,生平见此宵”,诗人通过“故老”的口述,将历史上的类似事件与眼前的风雨相联系,引出了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回响。这一句中,“此宵”二字,既指眼前风雨之夜,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群灵纷震荡,万室信飘飖”,进一步描绘了风雨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影响。风雨的肆虐使得万物动荡不安,无数房屋在狂风暴雨中摇曳,形象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严与不可抗拒。

最后,“此事惊心甚,谁当慰寂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阔而又残酷的自然现象时的感慨。风雨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破坏,更触动了人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在这样的时刻,谁能给予心灵以慰藉?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普遍情感状态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力的宏伟与人类生活的脆弱,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月六夜大风雨寄杨羽君

江村多飓母,此事古来无。

室似悬三峡,家疑付五湖。

木摧山尽应,檐响夜偏孤。

对此悲身世,思君在玉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秋夜不寐因念幼度从弟方在远行赋此寄忆并答见寄(其一)

凉风起林薄,不寐月当楼。

念子远为别,思乡况属秋。

逃虚身似鹤,乘兴夜宜舟。

寂寂空相望,劳歌谁为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夜不寐因念幼度从弟方在远行赋此寄忆并答见寄(其二)

怀人清不寐,片月二更初。

地僻暑应尽,庭虚秋有馀。

美名知莫及,清梦近何如。

无限相怜意,西风一寄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何龙友将入京携同瑞昆诸子过余信宿席上分赋得寒云

漠漠愁笼树,霏霏寒洒空。

从龙连北极,如盖感西风。

海上将残雨,天边送断鸿。

何当捣衣夜,怅望碧霄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