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宫

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大涤山相对而立,通往华阳的小路幽深隐蔽。
历经风霜的唐代石碑已显得古老,汉代祠庙只剩荒草树木。
剑石上青苔繁花盛开,丹池水面泛着红霞之色。
隐士居住在天柱山边,小屋周围松风轻轻吹过。

注释

大涤山:一座山的名字。
华阳路:一条通往华阳的小路。
风霜:指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的风雨。
唐碣:唐代的石碑。
汉祠:汉代的祠庙。
剑石:形状似剑的石头。
苔花:青苔上的花朵。
丹池:红色或朱色的池塘。
幽人:隐居的人。
天柱侧:天柱山的一侧。
茅屋:简陋的草屋。
松风:松树带来的清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洞霄宫》,描绘了大涤山与华阳路之间的神秘景象,以及洞霄宫周围的自然风貌。首联“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展现了山峦相接、道路隐秘的幽深意境。颔联“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暗示了历史遗迹历经风雨,只有草木留存,增添了岁月沧桑感。颈联“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通过描绘剑石生青苔、丹池水面泛红的细节,展现出宫观的静谧与色彩斑斓。尾联“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则以“幽人”和“松风”烘托出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与自然,表达了诗人对洞霄宫清幽环境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秋日西湖閒泛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怀

霏霏烟雨拂西窗,缃帙披残卧缥缸。

林木细分山去削,水波微动鹤丁桩。

凉沈欲睡何妨纵,静壮诗魔未易降。

搔首旧游堪入画,一樯如练下澄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秋怀

惠连初拟赋秋怀,病束慵缠几未谐。

湿叶堕丹明晚堑,破云拖粉露晴崖。

先甘衰落归双鬓,已觉清凉入百骸。

试枕离骚校闲品,竹烟杉籁满萧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荣家鹤

种莎池馆久淹留,品格堪怜绝比俦。

春静棋边窥野客,雨寒廊底梦沧洲。

清形已入仙经说,冷格曾为古画偷。

数啄稻粱无事外,报言鸡雀懒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