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光理在经过百药山祖居,省墓时所作的感怀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百药山前我祖庐,记来瞻拜十年余”,诗人站在百药山前,回想起十年前曾来此地瞻仰祖居,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这里运用了时间的对比,十年之久,既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强调了诗人对祖居的深刻记忆。
颔联“松楸不道全殊昔,堂构伊谁更复初”,诗人看到祖居周围的松树和楸树,虽然依旧挺立,但景象已非往昔,堂屋也失去了当初的风貌。这一联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祖居衰败的感慨。
颈联“落照堤边花黯淡,秋风原上客欷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堤边花朵凋零,秋风吹过原野,行人欷歔的画面。落日、暗淡的花朵、秋风、欷歔的行人,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感慨。
尾联“何时幸得沾微禄,归买田园聚族居”,诗人表达了希望将来能有幸得到微薄的俸禄,回到故乡,购买田产,与家族成员团聚的心愿。这一愿望蕴含着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族团聚的渴望,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祖居变迁的描述,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家族团聚的热切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