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潜斋安乐窝

閒中历览古和今,夫岂全无所用心。

书为重看因熟读,诗添新作费沉吟。

消磨暇日尊前酒,赓和薰风膝上琴。

过去未来都不管,却看明月是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闲暇时光里遍览古今,难道我全然没有用心之处?
反复阅读书籍只为深入理解,写诗时新作构思却需深思熟虑。
在酒杯前消磨闲暇时光,伴着和煦微风弹奏膝上的琴弦。
不关心过去与未来,只与那明月共享知音之谊。

注释

全无所用心:完全没有用心之处。
因熟读:因为已经熟读。
消磨暇日:消磨闲暇时光。
尊前酒:酒杯前。
赓和:应和。
膝上琴:膝上抚琴。
都不管:不关心。
明月:明亮的月亮。
是知音:是知心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逸生活的情景,通过对古今书籍的浏览和个人新作的创造,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专注与热忱。"閒中历览古和今,夫岂全无所用心"两句,从字面上看,是在说即便是在闲适中,也不可能没有自己关注的事情,这里“历览”指的是广泛阅读,“古和今”则是对历史与现代的知识的探索。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书为重看因熟读,诗添新作费沉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学习态度和创作状态。这里强调的是,对于已经熟知的书籍,还要反复揣摩,以深化自己的理解;对于诗歌,则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在艺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

接下来的"消磨暇日尊前酒,赓和薰风膝上琴"则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的生活情趣。"尊前酒"和"膝上琴"都是古代文人的生活写照,这里通过对酒的享用和琴的演奏,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最后两句"过去未来都不管,卻看明月是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态度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诗人不再纠结于过往和未来的问题,而是选择在当下,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在这里,“明月”成为了诗人心灵的知己,代表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于知识、艺术与自然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物外、自在自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2)

方逢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樵隐

樵仙深入琴棋境,一笑出门天地宽。

人世已非存朽斧,土音不改只南冠。

琴中自有铁心在,局外何妨道眼观。

霁月光风元属我,饭牛何谓夜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田父吟

清溪眇如斗大邑,万山壁立土硗瘠。

百分地无一分田,九十九分如剑脊。

一亩之地高复低,节节级级如横梯。

畈心一畦可一亩,边旁一亩分数畦。

大家有田仅百亩,三二十亩十八九。

父母夫妻子妇孙,一奴一婢成九口。

一口日啖米二升,茗鹾醯酱菜与薪。

共来日费二三斗,尚有输官七八分。

小民有田不满十,镰方放兮有菜色。

曹胥乡首冬夏临,催科差役星火急。

年年上熟犹皱眉,一年不熟家家饥。

山中风土多食糜,两儿止肯育一儿。

只缘人穷怕饿死,可悲可吊又如此。

有司犹曰汝富民,手执鞭敲目怒视。

今年淫雨天作难,汹涌澎湃四五番。

浮尸弊屋环江下,迸山裂地如鲸奔。

半山都成水泽国,平地皆作龙蛇窟。

水头晚退早复来,屋角朝出夕又没。

岿然令丞簿尉衙,下视四境无人家。

水平归家无屋住,有屋住者无生涯。

农民抛家认亩陇,担砂翻石肩皆肿。

百千一亩判晚秧,一丘分作两丘种。

都来一亩无百千,买秧已费半百钱。

眼前插种已剜肉,头后丰歉犹在天。

晚田再种未可保,早田无秧为出草。

皂衣旦暮来槌门,今年苗税催得早。

打快织机趁头纲,作急籴米输苗仓。

更有一言牢记取,断不许人言灾荒。

形式: 古风

庆明堂礼成

合宫芬郁彻垓埏,治象阳明景烂然。

云气朝隮疑欲雨,帝心夕惕即旋乾。

皇穹后土实临汝,祖德宗功鉴在天。

既灌更祈如未灌,缉熙此福万斯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鸡雏吟

我闻先儒云,鸡雏可观仁。

须臾不舍母,是即孝弟根。

不待教而知,不待习而成。

于斯为良知,于斯为良能。

人从此充拓,四海皆闵曾。

异哉鸡伏鹜,出壳忘其恩。

子向水中去,母从岸呼鸣。

子往母亦往,子疏母愈亲。

鹰隼飞在天,母亦与子惊。

或遇狸与狌,爱雏忘其身。

不顾力小大,直与争死生。

天于微物上,感人恻隐真。

人观鸡护雏,铁石为动情。

子呱方卧冰,安得卵覆人。

勿看鸡伏鹜,吾则行吾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