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
道人祇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云雾缭绕、景色独特的画面。首句"白云深处路崎岖",展现了山中道路的艰险,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人迹罕至。"鹤去台空景物殊"表达了诗人对鹤台空寂的感慨,鹤的离去更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接下来的两句"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运用比喻,将山峦比作翠色的屏风,泉水比作晶莹的明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的秀美和水的清澈。"道人祇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则写出了山中修行者和隐士对于自然灵物的探寻,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诗人以"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何如"收尾,借葛仙人之典故,表达了对先贤遗迹的追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山水之美、隐逸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怀旧,展现了宋代理想主义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不详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天涯芳草尽绿,路旁柳絮争飞。
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
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
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红楼紫陌青春路,柳色皇州。月淡烟柔。
袅袅亭亭不自由。旧时扶上雕鞍处,此地重游。
总是新愁。柳自轻盈水自流。
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著地无痕。
柳絮梅花处处春。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
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