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谪居》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所作,表达了诗人身处贬谪之境,内心却依然保持豁达和超然的态度。

首句“自昔悲羁旅”,诗人从往昔的羁旅生活开始叙述,表达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接着“局促讵非迷”一句,诗人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是否过于拘束,是否迷失了自我。这种自省体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两句,诗人以“丈夫”自比,强调大丈夫应有远大的志向,不应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如高楼不应成为荆扉的象征,寓意着不应受限于眼前的困境。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广阔世界的向往。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表明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开阔和平静,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接下来“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环境的看法,认为即便是偏远之地,也有生机和美好,四季更迭中总有希望和生机。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描述了诗人来到贬谪之地已有六十年,尽管身处逆境,但对眼前之事感到满足和愉悦。这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描绘了诗人居住之所的宁静与美好,远离尘嚣,水木之间透露出淡雅的气质。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优雅,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通过描写鸟鸣的声音,以及其蕴含的自然之理,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心灵深处的自由。同时,“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强调了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诗人找到了真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会被欺骗。

最后,“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表明诗人穿着朴素,但内心充满真正的欣赏和喜悦。这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表达了诗人将这些感悟作为永恒的思考,以此来忘记暂时的停留和等待。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高攀龙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人生、自然和真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54)

高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字:存之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2年 - 1626年

相关古诗词

考亭恭谒朱夫子

束发自龟勉,所志非浮荣。

辨涂慎所之,择术居其贞。

魏魏云谷翁,绍孔明六经。

群书万卷破,奇功一原并。

自从子舆来,倬绝莫与京。

如何取径子,繁弦乱中声。

计身亦诚便,畔道非所宁。

我来拜阙里,斋心矢其诚。

归轸探神奥,发轨谨门庭。

董道而不豫,聊以拙自成。

形式: 古风

夏日閒居

长日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閒。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閒。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形式: 古风

水居诗

少敦诗书好,长嗜山水娱。

一朝谢簪组,而来居菰芦。

青山当我户,流水绕我庐。

窗中达四野,喜无垣壁拘。

桃柳植长堤,菱荷被广渠。

徒侣有渔父,比邻惟田夫。

虚堂白日静,恍若游黄虞。

兀兀日趺坐,欣欣时读书。

会兹动静理,常得性情舒。

恓然以卒岁,去此将焉如。

形式: 古风

庚戌春日月坡初成

浩浩月初上,月坡正受之。

以我无营心,当此独坐时。

为筹世中事,无乐可代兹。

长林寒风息,春气蔼如斯。

万族各萌动,我心岂不知。

頫视方舆静,仰观圆象驰。

灵襟既无际,一形安足私。

持以畀大钧,荣悴非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