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养牛》描绘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内心的矛盾。首句“养牛事春耕”直接点出主题,说明诗人通过养牛来准备春天的农耕。接下来,“春去耕苦迟”暗示了春天过去,农忙季节到来,耕作的辛苦和时间紧迫。
“扶犁向牛叹,我饥力已疲”表达了诗人对牛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自己的疲惫状态。田间宿草丛生,新生的庄稼(“嘉苗蔚新菑”)需要精心照料,但诗人感叹锄草虽勤,却仍难以满足农事的需求。
“无食乃劳生,有营常后时”进一步揭示了农人的生活困境,没有食物是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为了生计不得不推迟其他生活事务。诗人因此“不忍鞭朴之”,不愿过于严苛对待牛,体现了他对动物的怜悯和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两句“穷达谅有定,放牛安所为”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认为无论贫富,命运自有定数,而放牛这一行为似乎也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迷茫和对农耕生活的深深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养牛为线索,展现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以及诗人对生活哲理的反思,语言质朴,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