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恩赐麒麟服次俨山陆学士见赠韵》中的第一首。严嵩以描绘皇帝赐予的麒麟服为切入点,巧妙地融入了对君臣关系的理解与赞美。
首联“宫衣擎出圣恩新,云锦辉裁五色麟”,开篇即以宫廷之衣、云锦之华、五色之麟,展现了一幅庄重而华丽的画面,象征着皇恩浩荡,恩赐之物不仅精美绝伦,更蕴含着深意。这里通过“圣恩”二字,直接点明了皇帝的恩赐,同时也暗含了对君主权威的尊重与敬畏。
颔联“敢以轩裳誇物采,极知鱼水喻君臣”,进一步阐述了对君臣关系的看法。诗人不敢夸耀服饰的华美,而是深知“鱼水之喻”,即君主如水,臣民如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臣之间应如鱼得水般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期望。
颈联“文明有象方呈瑞,和气攸钟本配仁”,则从更深层次探讨了文明与和谐的关系。文明的显现往往伴随着吉祥之兆,而和谐之气的凝聚则源自于仁爱之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仁政的推崇。
尾联“犬马此身难报称,秪将周嗣咏振振”,诗人自谦为“犬马”,难以报答如此深厚的恩情,只能通过吟诵周朝先贤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代先贤,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皇帝赐予的麒麟服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君臣关系、文明与和谐、以及个人责任感的思考,展现了严嵩作为文人的深厚情感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