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湘阴途中

五月湘阴历万峰,偶因佳节忆闽风。

剥残角黍羔肪白,摘下杨梅火齐红。

蒲草嫩香浮竹叶,海山脆玉出筠笼。

台江最是繁华地,鼓吹喧阗夕照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湘阴时,对端午佳节的回忆与感慨,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地方特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色彩对比,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地方风情。

首句“五月湘阴历万峰”,以五月的时节背景,点明地点为湘阴,群峰环绕,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偶因佳节忆闽风”,通过“偶因”二字,透露出诗人并非特意前往,而是因端午节的氛围触动了对福建家乡风俗的怀念。

“剥残角黍羔肪白,摘下杨梅火齐红”两句,生动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剥开的粽子(角黍)和鲜红欲滴的杨梅。角黍的白色与杨梅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色彩丰富,也寓意着节日的喜庆与丰收。

“蒲草嫩香浮竹叶,海山脆玉出筠笼”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蒲草的清香随风飘散,竹叶轻摇,仿佛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的清新。海山的脆玉,可能是指山石或果实的清脆质感,从竹笼中取出,形象地展示了地方特产的珍贵与诱人。

最后,“台江最是繁华地,鼓吹喧阗夕照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台江,这里不仅是繁华之地,傍晚时分,鼓乐声声,热闹非凡,夕阳映照下,更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与湘阴地区的自然风光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描绘了地方的独特魅力,是一幅生动的端午风情画卷。

收录诗词(139)

谢廷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九日寓安化分司怀兰谷兄用潘邠老句

满城风雨近重阳,举目江山是异乡。

对景最伤寻菊伴,登高难醉泛萸觞。

霜侵鬓发心空壮,露下蒹葭道且长。

海上南山秋正好,向来三径未应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楼上次西泉

五月山楼风透裳,倾樽独饮胜高阳。

吟当燕幕声相和,坐对鸥波意两忘。

放鹤自称逋老宅,听鹂翻忆谢家庄。

清时谩占幽閒地,还见乘云觐帝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晚抵湘阴

谷口新寒向晚深,湖滨烟火望湘阴。

萧疏游子三秋鬓,寂莫骚人万古心。

落木天风摇水郭,翻波夕照入霜林。

夜来梦绕黄花径,底用瑶琴觅赏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赵缉之医士

建溪深处是君家,久住三山玩物华。

海上药苗抽夜雨,城南杏萼散朝霞。

活人金匮开仙钥,爱客青钱落画叉。

咫尺相思春欲暮,一樽空负小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