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花落水流春去,草生雨唤愁来。

一日垂帘独坐,晚晴方为山开。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内心情感的交织。

首句“花落水流春去”,以“花落”和“水流”两个动态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流逝,花朵凋零,流水不息,暗示着时光的匆匆与生命的短暂。同时,“春去”二字直接点明了季节的更迭,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

次句“草生雨唤愁来”,则将自然界的雨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春雨绵绵,草木生长,本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却说“雨唤愁来”,巧妙地表达了在美好景色中潜藏的忧郁与感伤。这里的“愁”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更可能包含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深沉思考。

第三句“一日垂帘独坐”,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静思。在一天之中,诗人独自一人垂帘而坐,与外界隔绝,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孤寂,也暗示了他在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

最后一句“晚晴方为山开”,在前文营造的阴郁氛围中,突然出现了一抹希望的曙光。随着晚间的晴朗,山峦被阳光照亮,展现出其壮丽的面貌。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转变,也是诗人情绪的转折,象征着在经历内心的阴霾后,终将迎来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关系,以及在面对生命流转时的复杂情感体验。沈周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美的享受。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途次即事(其一)

坐听雁号空月,卧闻马龁枯荄。

经惯征途滋味,碧山今管开怀。

形式: 六言诗 押[佳]韵

途次即事(其二)

日暮牛羊下陇,风寒乌雀投林。

易水马嘶回首,行人几欲沾襟。

形式: 六言诗 押[侵]韵

庄居漫兴

田间事事虽毕,村里家家未閒。

唯有东湖隐者,但从屋后看山。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

普缘观眺次仲默

地僻柳条初绽,春深小桃未花。

草房凹口云散,荞麦山头日斜。

傍壑数椽僧舍,隔溪三老人家。

龙窟千寻俱水,苍波四望无涯。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