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晚棹

雨霁天池生意足,花间谁咏采莲曲。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春暖鱼抛水面纶,晚晴鹭立波心玉。

扣舷归载月黄昏,直至更深不假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沃]韵

翻译

雨后天池景色生机勃勃,花丛中谁在吟唱采莲的歌曲。
小舟在十里荷花香气中漂浮,歌声一响山水都仿佛变绿了。
春日温暖,鱼儿跃出水面垂钓,傍晚晴空,白鹭如玉立于波心。
敲击船舷,月色下满载而归,直到深夜也不需借助蜡烛的光亮。

注释

雨霁:雨后放晴。
天池:指天空中的云池,或湖泊名,此处可理解为广阔的水面。
生意足:充满生机。
花间:花丛中。
咏:吟唱。
采莲曲:古代描写采莲的诗歌或歌曲。
芰荷:菱角和荷花,泛指水生植物。
山水绿:形容山水被歌声唤醒,显得更加翠绿。
水面纶:水面垂钓的钓鱼线。
鹭立波心玉:形容白鹭像玉一样立在水波中心,形象地描绘其静美。
扣舷:敲击船舷。
归载:满载而归。
月黄昏:月色下的黄昏时刻。
更深:深夜。
不假烛:不需要借助蜡烛的光亮,意即光线充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湖上风光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向往。

“雨霁天池生意足”,这里的“天池”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处仙境,“雨霁”意味着雨后晴朗的天气,天池在这样的天气下显得格外美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意足”则表达了诗人的满足和愉悦之情。

“花间谁咏采莲曲”,这句中,“花间”通常指的是荷花之间,而“谁咏”则是在询问或是自言自语,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采莲曲”可能是一首歌曲的名称,也可能是对采莲时所唱之歌的泛称,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舟浮十里芰荷香”,这里的“舟浮”描绘了一种悠闲的划船情景,“十里”则形容了湖水的广阔和美丽,“芰荷香”则是对荷花清新的香味的赞美。

“歌发一声山水绿”,这句中,“歌发一声”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歌唱,可能是在划船时不自觉地发出的一阵歌声。“山水绿”则是对周遭环境的描绘,通过声音和色彩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春暖鱼抛水面纶”,这里的“春暖”形容了春天温暖的气候,“鱼抛水面纶”则是对鱼儿在水面跳跃的生动描写,通过“纶”字传达出水的清澈和鱼儿戏水的活泼。

“晚晴鹭立波心玉”,这句中,“晚晴”形容了傍晚时分天气晴朗的情况,“鹭立波心”则是对岸边或水面上鹭鸟静立的描绘,而“玉”字则象征着纯洁和平静。

“扣舷归载月黄昏”,这里的“扣舷”指的是划船时敲打船身的声音,“归载月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带着月光回家的情景,充满了归隐田园的意境。

“直至更深不假烛”,这句中,“直至更深”形容时间的推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假烛”则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不需要额外照明的状态,可能是因为月光足够明亮,或是诗人对于夜晚的宁静和黑暗有着自己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湖上风光的描绘,以及对采莲、歌唱等田园生活细节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热爱。同时,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3)

韦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中期名臣,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出身京兆韦氏,排行第二十三。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年),出任剑南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卒,年六十,赠太师,谥忠武。《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 字:城武
  • 籍贯:京兆万年(陕西西安)
  • 生卒年:746年—805年9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赠何遐

腰间宝剑七星文,掌上弯弓挂六钧。

箭发囗云双雁落,始知秦地有将军。

形式: 七言绝句

和检诗

春雨濛濛不见天,家家门外柳和烟。

如今肠断空垂泪,欢笑重追别有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梦后自题

白浪漫漫去不回,浮云飞尽日西颓。

始皇陵上千年树,银鸭金凫也变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检悼亡姬诗

宝剑化龙归碧落,嫦娥随月下黄泉。

一杯酒向青春晚,寂寞书窗恨独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