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白亡,王蜀子致书相吊,报以叔白所遗洋刀,并《刀赋》,兼寄此诗

人事自不齐,天道宁可问?

逐逐千庸愚,落落数才俊。

举眼见成败,谁能识利钝?

从古抱才士,湮没赍此忿。

所赖贤者知,犹有千秋论。

慨为当世惜,不独一身困。

夭寿数之常,得此可无恨。

蛮刀不华饰,都市顽铁溷。

一朝遇有心,倾赀买不吝。

取以试割切,无物可迎刃。

遂作感刀赋,自有虹光喷。

寓物本非留,聊托抒其闷。

其人苟不朽,此刀何用殉?

代为知己酬,金错尚无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名为《叔白亡,王蜀子致书相吊,报以叔白所遗洋刀,并《刀赋》,兼寄此诗》。诗中探讨了人生的不公与命运的不可测,以及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人事自不齐,天道宁可问?”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接着描述了“逐逐千庸愚,落落数才俊”的社会现象,即平凡的人多而杰出的人少,这引发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举眼见成败,谁能识利钝?”的现实,指出在功名利禄面前,人们往往难以辨识真正的价值和能力。接着,他提到“从古抱才士,湮没赍此忿”,表达了对历史中许多才华横溢但最终默默无闻的人的同情和愤慨。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悲观,而是看到了希望:“所赖贤者知,犹有千秋论。”他认为,尽管个人的命运可能坎坷,但总有贤明之人能够理解并铭记他们的贡献。诗人还表达了对后世的期待:“其人苟不朽,此刀何用殉?”即使个人的生命有限,但若能留下不朽的名声或作品,那么生前的遗憾便可以得到慰藉。

最后,诗人以“代为知己酬,金错尚无逊”结束,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才华得以展现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命运不公的反思,也有对才华与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叔白为唐尉悲故乡诗示闲云并序

人生无最苦,衰贱故乡别。

闲时梦已凄,醉后情更热。

县尉何方人,羸瘁头似雪。

去家二十载,升斗甘腰折。

谋归身无赀,流转江湖阔。

并坐有龚生,曾为三年约。

期逝人不还,挥涕相向说。

吾弟方纵酒,闻之肝肠绝。

丈夫非际会,安用久漂泊?

叹息未及终,精英溘然没。

其年尉亦亡,往事逐云灭。

故土良可念,人命等秋箨。

龚生胡不归,吾棹行当发。

与君趋海乡,鱼虾味不恶。

形式: 古风

送阮三老还越乡

借问南游客,乡程路几千?

言归感白首,忆别是青年。

过岭初见雪,转江犹换船。

春风到家日,知傍岁除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王熙甫见寄其师叔白哀词,单菱浦为之序,感酬短句,及示菱浦及东斋诸同学

谐情自有偶,不属钗与裙。

继志自有后,不必儿与孙。

丈夫奋一世,要使百世闻。

生或应其声,死或传其神。

斯人谁不死,死身不死人。

妻子相环哭,但思返其魂。

魂返宁有术,道在灵不泯。

孰能重斯道,千载生如新。

煌煌古圣训,朋友列五伦。

形式: 古风

不寐

不寐听芭蕉,多时未寂寥。

梦回何处夜,蛮雨正潇潇。

弟病官方累,母衰家更遥。

炎州霜雪少,应向鬓边饶。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