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

抵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采莲曲》描绘了采莲女子在湖面上忙碌而美丽的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在未见阳光之前,采莲女子便已开始准备,她们在晨光初现之际便已忙碌起来,仿佛时间在她们的勤劳中被悄然催促着前进。这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辛勤,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采莲女子的精致与巧妙。她们在化妆时,既注重实用,又不失美感,巧妙地在唇上点缀,轻轻一点,便增添了几分娇艳。这种对美的追求,体现了女性的细腻与审美情趣。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两句,通过风与船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微风吹过,似乎连衣衫都变得紧密,而小船在水面轻轻摇曳,女子担心自己的裙摆过于长,影响了行进。这些细节的描绘,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采莲过程中的动态美。水波随着划桨的节奏散开,茭白花在船旁轻轻拂过,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抵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两句,将焦点转向了荷花与新摘的莲花。荷叶间,翠绿的影子错落有致,而女子采摘的莲花,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更散发出阵阵清香,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最后,“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两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结束了全诗。尽管劳作了一天,但女子心中充满了满足与期待,她相信自己会受到欢迎,或许还能在休息时享受一番清新的兰花香气。这一结尾,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也传递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采莲曲》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采莲女子忙碌而美丽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劳动之美以及女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99)

陈叔宝(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 字:元秀
  • 生卒年:553—604年

相关古诗词

昭君

图形汉宫里,遥聘单于庭。

狼山聚云暗,龙沙飞雪轻。

笳吟度陇咽,笛转出关鸣。

啼妆寒叶下,愁眉塞月生。

只馀马上曲,犹作别时声。

形式: 古风

朱鹭

参差蒲未齐,沈漾若浮绿。

朱鹭戏蘋藻,徘徊流涧曲。

涧曲多岩树,逶迤复断续。

振振虽以明,汤汤今又瞩。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巫山高

巫山巫峡深,峭壁耸春林。

风岩朝蕊落,雾岭晚猿吟。

云来足荐枕,雨过非感琴。

仙姬将夜月,度影自浮沈。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有所思(其一)

荡子好兰期,留人独自思。

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

阶前看草蔓,窗中对网丝。

不言千里别,复是三春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