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淡公二首(其一)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识本不识淡,仰咏嗟无穷。

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

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嵩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

明日若不来,我作黄石翁。

何以兀其心,为君学虚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燕子本如冰雪般纯洁,越地的风像淡雅的莲花。
它像一把珍贵的双刀,声音连绵如高飞的鸿雁。
翰林院的钱舍人,诗歌韵律如雷公之威严。
懂得本质却不懂淡泊,只能仰望赞叹无尽。
清新的韵律展现生机,明净如玉的诗篇倾倒于壶中。
常常在冷竹下静坐,谈论道义,心灵相通。
嵩山洛水的兴致不减,但稽江之事难以相同。
如果明天你不来,我就成为黄石老人。
如何使心境空灵,为你学习虚无之道。

注释

燕:燕子。
冰雪骨:纯洁如冰雪。
越:古代越地。
淡莲花:淡雅如莲花。
双宝刀:珍贵的双刀象征。
高飞鸿:声音高亢如鸿雁。
钱舍人:翰林院官员。
铿雷公:诗歌韵律有力。
识本:理解本质。
识淡:理解淡泊。
生物表:生机的表现。
朗玉:明亮如玉。
冷竹坐:在冷竹下静坐。
道意冲:道义交流深入。
嵩洛:嵩山洛水。
稽江:某个地方。
黄石翁:黄石老人,指隐居者。
兀其心:使心境空灵。
虚空:虚无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赠送给友人淡公的两首诗之一。诗人以燕和越的比喻,赞美淡公如冰雪般高洁,如莲花般清雅。他将淡公的才情比作五言双宝刀,意象生动,显示出其文采飞扬。接着,诗人称赞淡公的诗韵深沉有力,如同雷公之鸣,令人赞叹。

诗中“识本不识淡”一句,表达了对淡公深刻内涵的欣赏,感叹其深藏不露的淡泊气质。接下来,诗人以“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描绘淡公的诗才如同清泉流淌,又如美酒倾倒,富有感染力。

诗人与淡公常在冷竹下交谈,探讨道义,显示出他们深厚的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如果淡公未来不再来访,自己也将如黄石翁般静守内心,只为淡公学习虚空的境界,以示对友情的执着和敬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淡公的敬佩和友情,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忆馀杭十首(其五)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形式: 词牌: 忆馀杭

忆馀杭十首(其七)

长忆高峰,峰上塔高尘世外,昔年独上最高层。

月出见觚棱。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

别来无翼可飞腾,何日得重登。

形式: 词牌: 忆馀杭

忆馀杭十首(其九)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宫中旦暮听潮声。

台殿竹风清。门前岁岁生灵草,人采食之多不老。

别来已白数茎头,早晚却重游。

形式: 词牌: 忆馀杭

忆馀杭十首(其八)

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庙前江水怒为涛。

千古恨犹高。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

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

形式: 词牌: 忆馀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