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宦游今倦矣,岁晚意何如。
腊雪不到地,春风先满闾。
邻翁寒乞炭,溪女晓供鱼。
多有梅花处,吾将卜隐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宦游生涯中感到倦怠,年岁已晚,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宦游今倦矣,岁晚意何如"两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疲惧以及面对年华老去时的心境。这里的“倦”字传递出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而“岁晚意何如”则是对未来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无奈与探询。
"腊雪不到地,春风先满闾"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感受季节更迭中春意渐浓的氛围。这里的“腊雪”通常指冬末未及时节的零星积雪,而“春风先满闾”,则是说春天的气息已经充盈在每一个角落。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从寒冷到温暖的转变,暗示着词人内心中对新生的渴望。
"邻翁寒乞炭,溪女晓供鱼"这两句,则是通过描写周围人的生活状况,来反映社会的困苦和词人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邻翁”指的是邻里之中的老者,“乞炭”则表明了他们的贫寒;而“溪女晓供鱼”,则是说山间女子清晨就要去供应食物,透露出生活的艰辛。
"多有梅花处,吾将卜隐居"这两句,是词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选择。在这个季节里,梅花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强,而“吾将卜隐居”则是说词人希望在这些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和外部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对于生活、自然、以及自我选择的一种深刻思考。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翼翼山千朵,萧萧屋数间。
石崖不可度,门径几曾关。
绿树经秋在,白云终日閒。
依稀镜湖曲,西岛水回环。
五更相次晓,一曲有馀清。
忽醒山林梦,遥闻鼓角声。
背风还迤逦,带月最分明。
莫作边城看,长淮久息兵。
韶华已如此,冉冉积芳尘。
石润先知雨,山浓浑是春。
钓鱼临积水,隔柳见行人。
应有忘归者,扁舟采白蘋。
宿雨涨溪流,江南四月秋。
市无粮得粜,田有麦难收。
官况全然冷,民饥绝可忧。
沙鸥应笑我,何日放归舟。